资源简介 2.1 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多种多样(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流入海洋的主要内流河。2.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难点:1.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问你去过黄河吗?你能说出黄河的流向吗?再展示几句诗: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问: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你知道为什么吗?由此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西高东低的地势】地势特征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提问: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2.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3.读图2-1-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北纬32°地形剖面”,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4.那你现在能不能回答,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而我国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为什么?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5.大致呈什么状分布?观察图: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B符合,我国地势呈阶梯状。6.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7.同学们仔细阅读图,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8.)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课本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并填写下表:(二)影响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小组探究、读图分析等环节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读图查找我国三级阶梯间的分界线,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总结分析了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中,重难点不多,内容较容易理解,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较多,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