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河流与湖泊(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2.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和防治问题。运用图文资料,说出黄河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2.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和防治问题。运用图文资料,说出黄河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1.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和防治问题。运用图文资料,说出黄河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和黄河有关的诗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么多形容黄河的诗句,并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了解黄河吗?由此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概况】读42页图2-3-4,思考下列问题: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在图2-3-4中描绘黄河的干流,观察其形状像哪个字?指出黄河的发源地、以及最终注入的海洋。观察黄河的形状,整个黄河像是汉字中的“几”字。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河源是位于青海省的约古宗列曲,自西向东流入我国东部的海洋——渤海。2.找出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的省区、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的省区有9个省级行政区,流经4个地形区。流经的9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流经的4个地形区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3.找到河口、桃花峪,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4.找出黄河主要的支流。黄河的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渭河、泾河、汾河……【奉献】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我们把黄河比做母亲河?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水稻产区集中,河湖众多,被称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降水稀少,农业发达,被誉为“塞上粮仓”;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摇篮,亦为现代经济发达地区之一。2.提供灌溉之利、饮用水源。3.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4.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治理】(一)上游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展示黄河流域地图,并标示出黄河的上游,据图填写黄河上游河段特征。①流经___青藏___高原,多湖泊沼泽,河水清浅稳定。②多峡谷,水流湍急,_____水能_______丰富。③地势平坦,引水灌溉,流量__减少____。2.由此总结黄河上游可能存在的问题。上游地区荒漠化严重。3.治理及措施。(1)治理:恢复生态(2)具体措施: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适度放牧。(二)中游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展示黄河流域地图,并标示出黄河的中游,据图分析黄河中游可能存在的问题。中游水土流失严重。2.分析中游出现问题的原因。(1)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2)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3)黄河:支流多。3.治理及措施。(1)治理:治沙,水土保持(2)具体措施:①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②水利工程(三)下游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展示黄河流域地图,并标示出黄河的下游,据图分析黄河下游可能存在的问题。下游地上河,易泛滥成灾。2.分析中游出现问题的原因。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3.治理及措施。(1)治理:加高加固黄河大堤(2)具体措施:加高加固黄河大堤(四)其他问题——凌汛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什么是凌汛?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2.凌汛形成的条件。凌汛形成的两个条件:①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河段,②冬季结冰的河流。3.黄河凌汛分布河段:上游:甘肃、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下游:山东境内。4.黄河凌汛发生时间。春季解冻时:纬度高处后融化,纬度低处先融化,浮冰向高纬度涌来,形成冰坝,河水上涨。5.解决措施。科学监测、及时爆破。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活动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认识了中国的母亲河——黄河,读图查找了黄河的发源地、注入地;全长,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及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及黄河的主要支流。除此之外,还学习了黄河的功和过。黄河现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以及对应的解决措施。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点众多,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本节课需要给与学生较多的时间消化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