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八年级上册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八年级上册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民族共性和差异,养成各民族和睦的情感,掌握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歌舞表演《爱我中华》,借助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自然特征】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介绍民族的定义,对民族有一个基本了解。
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构成:展示民族构成的比例,总结
中国是由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构成。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展示中国、日本、美国相关图片,思考:比较以上三幅图,联系世界地理学过的知识,我国与日本、美国的民族构成有哪些不同?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大和族占总人口的98%以上,此外还有阿依努人,硫球人。
美国为移民国家,素有“民族熔炉”之称。白人约占80%以上,大部分为欧洲移民的后裔。黑人约占12.1%,亚裔人口、印第安人也有少量分布。
4. 民族问题知多少: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是哪两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
少数民族人口状况:
人数最多的:壮族;人数最少的:珞巴族。
人数在500万以上的有9个:壮(壮族)、满(满族)、回(回族)、苗(苗族)、维(维吾尔族)、彝(彝族)、土家(土家族)、蒙(蒙古族)、藏(藏族)。
5.早期纸币上的人分别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吗?
展示钱币,并解答。
6.我国对于各民族: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二)我国的民族分布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以及我国人口构成。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分布最广的民族——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其中东部和中部较集中。
3.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4.我国有哪五个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5.我国的民族分布有哪些特点
总体特点:大散居、 小聚居、交错杂居。
6.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哪个省级行政区?
云南省。
(三)各具特色的民族风俗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语言文字
(1)展示我国的民族语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56个民族有80多种语言,约30种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2)我国民族语言与我们的生活。
展示100元纸币,纸币反面有不同语言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
2.民族服装。
(1)展示不同的民族服装,了解并辨识不同民族的服装。
(2)完成课本P19活动1习题。
3.节日习俗
(1)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对应的习俗文化,了解并学习。
(2)将不同民族与相对应的节日与习俗联起来。
4.舞蹈建筑
(1)展示不同民族的舞蹈,了解并学习。
(2)完成课本P19活动2习题。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活动及对比分析等方式认识了我国民族的构成、分布以及各个民族的民俗文化。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中,重难点知识较少,对学生的科普知识较多。但对于学生来说部分内容存在难度:民族服装,少数民族,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的民族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