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记忆有诀窍单元 学会学习 单元课时 第 课主题 《记忆有诀窍》 总课时 1 第 1课时背景分析 记忆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要想尽快地记住所学的大量知识,就要学会科学记忆,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记忆力。小学是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关键的年龄段有意识地在记忆方面对学生加以科学的引导,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记忆窍门,优化他们的记忆策略,就可以缩小学生间基础能力的差异,有效的提高记忆力,进而建立愉快的学习体验,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掌握一些简单的记忆小诀窍。(重点) 2、将记忆的规律和方法能运用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难点)评价设计 掌握记忆的规律和几种记忆方法并学以致用。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导入: 了记忆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而增强的。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怎样增强记忆力。 二、记忆力测试: 现在,我们就先进行一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记忆力究竟如何。请注意我即将出示的纸条,这张纸上有3行数字,每行12个。你可任选一行,在一分钟内读完,然后默写,看你究竟能写对几个,默写时顺序可以打乱。注意:1、不能边读边写 2、每个人只须记住任意一行。好,请集中注意力了(出示纸) 73 49 64 83 41 27 62 29 38 93 74 97 57 29 32 47 94 86 14 67 75 28 79 24 36 45 73 29 87 28 43 62 75 59 93 64 学生默写后公布结果:你如果把一组中的12个数字全部写对了,记忆力可以说是惊人的;如果能写下8个以上数字,记忆力可以得优;如果能写下4——7个数字,记忆力只算一般;4个以下,则记忆力很不理想,需要提高。 三、记忆的规律: 1、记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1)有限性: 实验:呈现数字串(从5~10位逐次增加),每呈现完一个数字串,让学生马上复述,看学生最多能复述几位(九位左右)98357 759413 2139475 75382649 378562941 5702934861 (2)无限性:人脑主要是由140亿个左右的人脑细胞构成,在人的一生中最多只用了10%左右的人脑细胞,其余的均在“沉睡”中,有待开发。 2、艾兵浩斯遗忘曲线:不同材料的遗忘规律都是“先快后慢”。 3、新近和首尾效应 记忆材料中最初记忆的材料(排首)和最后记忆的材料(就近)的回忆比较容易,而处于中间位置的材料最容易忘掉。 讨论: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来提高记忆力? 四、记忆的方法: 1、化整为零 我们通过游戏来了解化整为零的方法。请四位同学上场做联词比赛,每一位同学必须在联词之前重复前面已联过的所有的词,忘了的被罚下场,坚持到最后的是冠军。(以“花”子开头) 2、协同记忆法:我给大家念一段文字,要求只用耳听,不能写,待会请同学来描述。 师念文字, 学生描述 第二次念,这次可以用笔。 比较两次记忆的准确程度和难易,第二次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采用了协同记忆法。 3.记忆术 (1)谐音法:圆周率 你曾使用过这种方法吗?在记哪些内容时? (战国七雄:齐楚韩燕赵魏秦(七叔含烟找围巾) (2)逻辑关系记忆法 毫不相关的材料记忆起来困难,材料间的逻辑关系越紧密,记起来就越容易。如: A.之 似乎 还 由也 能 乃觉 者 B.会 学 的 记忆 方法 非常 重要 逻辑关系并非明摆在外面,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3)联想法:联想法常与逻辑关系记忆法结合 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公元221年,刘备建蜀,定都于成都;公元222年,孙权建吴,定都建业。 其实,联想法是记忆中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前几种记忆术都要用到这种方法。 五、经验交流 除了我所介绍的这些方法外,同学们还用到过那些方法? 六、总结 记忆虽有先天成分,但在掌握记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记忆方法的训练,是可以增强记忆力。希望同学们课后在学习中遵循记忆规律,灵活运用记忆方法,改变死记硬背的坏习惯。 (备注或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富有挑战性。本节课最难突破的地方在于学生如何将课堂上总结的规律灵活、有效的运用于实际生活。 不足,在介绍方法的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应该在给学生预留一些巩固和应用的时间。备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