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共2课时)

资源简介

第 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
2.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
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有许多的风俗被我们继续传承,但也有一些风俗被人们所淘汰。有的地方根据自身的特色,也对有些风俗进行了变革。你的家乡,你知道有哪些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或变革的呢
生:自由回答
活动探究一:小调查 小组讨论完成课本79页表格
活动探究二:辩一辩 进行小组讨论,“对于放鞭炮,你的看法是什么?”
活动探究三:
阅读课本80页“阅读角”,讨论参加过的文明祭祀活动。
(二)阅读81页“阅读角”,完成下面问题。
活动探究四:收集关于“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
小结:中华传统风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但由于很多原因造成了许多传统风俗渐渐被遗忘,国家在努力地保护这些传统风俗,我们也要极力传承这些风俗,保护好我们优良的文化遗产。
教学反思:
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一、填空。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 )人们的需要,不再( )的发展,这就需要( )或者加以( )。
2.清明节三时也叫( ),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3.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 )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 )。
4. 2006年5月20日,(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重阳节是在农历的( )月( )日,又叫( )。
二、判断。
1.很多传统节日都没有传承的必要,应该淘汰。( )
2.燃放烟花爆竹才有过年的气氛,因此在过年时要大力提倡燃放烟花爆竹。( )
3.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4.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
5. 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
6.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日益成为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精彩舞台。( )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当地的风俗,感受风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了解各具特色的地方节日风俗,体会我国风俗的丰富多彩。
3.了解风俗的演变,发扬优良的风俗抵制不良风气。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生:喜欢! 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生:(各种回答) 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揭示课题)
活动探究一:风俗就在我们身边。生阅读P72内容.
(一)1.思考:风俗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
进一步思考: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
了解“十二生肖”,思考:课本P73页下面的问题,并写在课本上。
(二)尊老爱幼风俗介绍会:收集一张给老人祝寿的照片,了解一种祝寿的礼节或者一种寿宴食品。给大家介绍或者表演一下,再议一议这些风俗寄托了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
活动探究二:奇妙的节日风俗
(一)简单介绍 ①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②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放风筝等。③端午节:节日来历,习俗:挂菖蒲艾叶、吃粽子、赛龙舟等。④中秋节:说说由来,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了解嫦娥奔月的 故事。⑤重阳节:节日来历,习俗:登高、插茱萸、品重阳糕。
(二)读一读,说一说。读77页的“阅读角”
说一说: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 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
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 ①傣族泼水节。 ②彝族火把节。 ③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填写78页表格
小结: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它们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传承;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风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习俗。
教学反思:
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校本作业
一、填空。
1.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 )、( )和( )等。
2.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节日是( )。
3.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 ),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 ),表达了人们多样的( )。
二、连线。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
春节 农历八月十五
端午节 农历正月初一
重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