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8、这些东西哪里来教学目标:1、体会工业劳动的艰辛,了解工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尊重工业劳动者。2、懂得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3、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懂得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才能体现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1、懂得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体会工业劳动的艰辛。2、懂得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才能体现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物品身世“探秘”寻找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探究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 ——体会工业劳动者的辛劳。在第一个环节,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从自己或家人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来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业产品。在第二个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工业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可通过学习教材中的玩具小熊的生产过程 ,也可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进行了解 。在第三个环节 ,教师可以采访有经验的工人,请他们讲一讲生产流程 、工作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和工业劳动者的认识。第二课时 :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感知工业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今昔对比 ,进一步感受工业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大胆设想 ,改善和发明工业产品 。在第一个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图片 ,也可补充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 ,让他们讲一讲工业产品的发明创造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在第二个环节 ,教师课前让学生从吃、穿、住、用、行 等方面采访家人,了解哪些物品已经被淘汰了 ,那些物品是过去没有而现在有的,并说一说这些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舒适和便利 。在第三个环节 ,在学生充分感知工业产品使人们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 “见物更要见人 ”,懂得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劳动者的智慧和付出 ,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想可以改进和完善哪些产品 ,还能发明哪些产品 ,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第三课时 :从“中国制造 ”到 “中国创造 ”客观看待 “中国制造 ”——认识 “中国创造 ”取得的成绩 ——感悟 “中国创造 ”背后的故事 。在第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到国外旅游时见到的 “中国制造”,教师也可以介绍自己的有关经历或者相关媒体报道 。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中国制造 ”,认识到我国目前是工业大国 ,但不是工业强国 ,只有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才能真正从“中国制造 ”转为“中国创造 ”。在第二个环节 ,通过具体实例 ,如中国高铁 、神舟十一号飞船等 ,让学生知道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 ”向“中国创造 ”的转型阶段 ,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第三个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中国创造 ”背后的故事 ,重点挖掘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创造 ”付出的努力 ,贡献的智慧以及体现的创新 、探索精神等 。教学反思: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校本作业8、这些东西哪里来一、填空。1、很多生活用品是由( )生产提供的。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 )。3、随着社会的( )和人们生活需求的( ),工业产品的生产也在不断( )和( ),目的是给人们提供更加( )和( )的生活。4、现在,走到世界各国,我们都可以看到( )的商品。5、过去,在( )领域“中国制造”的身影还不算多。现在,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善,“( )”也有了一席之地。二、判断。1、很多生活用品是由工业生产提供的。( )2、将来,我们也可以发明、制造新的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3、过去,在高科技领域“中国创造”的身影还不算多。现在,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善,“中国创造”也有了一席之地。( )4、没有工业,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 )5、工业生产的最主要目的是为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用品。( )6、电梯的出现解决了人们爬楼梯费力的问题。( )7、我们吃的蛋糕、喝的水、穿的衣服与工业没有关系。( )8、中国制造固然值得骄傲,但还不够,更需要中国创造。(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列厨房中的用品,不属于工业制造的是( )A、电饭锅 B、冰箱 C、菜刀 D、米饭2、( )创造了叫得响的“中国品牌”,已经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A、神舟1号飞船 B、中国的高铁 C、中国制造的飞机3、哪些生活用品不是来自于工业生产 ( )A、汽车 B、文具盒 C、牛奶4、中国高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技术,这是“中国创造”。以下属于“中国创造”的是( )A、“神州十一号”飞船 B、运动衫 C、小礼品 D、观光车四、家中用的、穿的,那些来自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