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乙醇与乙酸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Word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 乙醇与乙酸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Word版)

资源简介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乙醇、乙酸的组成与结构,理解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结合官能团认识有机物的分类、性质,培养“宏观辨识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难点:乙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礼记·月令》中记载有酿酒的六大注意事项:‘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沽,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意思就是,酿酒用的谷物必须完全成熟,投曲必须及时,浸煮时务必保持清洁,所用的水质要清亮醇香,盛放所用的器皿以上好的陶器为佳,加工酿造的火候要适宜。
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上记载的中国先民的酿酒故事,到确切的文献记载按照酿造方法划分的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按照酿酒原材料划分的粮食酒,果酒,药酒等无不展现中国先民的智慧。
酒中含有的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有机物。
二、新课讲授
【师】乙醇俗称酒精,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易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重要的有机溶剂。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乙醇的结构。
【师】乙烯的组成与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球棍模型:
空间充填模型:
其中的—OH原子团称为羟基。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
【提问】这类物质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如一氯甲烷、1,2 二溴乙烷、乙醇等。
烃分子失去1个氢原子后的剩余部分叫烃基,可以用—R表示。如:甲基可表示为—CH3,乙基可表示为—CH2CH3。
【提问】烃的衍生物是否只有烃发生取代反应制得?为什么?
【学生】否,不饱和烃与物质(如Cl2、H2O)的加成也能制得烃的衍生物。
【师】乙醇与Na反应——置换反应
实验现象:
①钠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最终慢慢消失,产生无色可燃性气体;
②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③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提问】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2C2H5OH+2Na→2CH3CH2ONa+H2↑。
【提问】钠与水、钠与乙醇反应的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水 钠粒浮于水面,融化成闪亮的小球,并快速的游动,很快消失 发出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水珠,加入石灰水未变浑浊
乙醇 钠粒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未融化,最终慢慢消失 发出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水珠,加入石灰水未变浑浊
乙醇与Na反应比水与Na反应剧烈程度小。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比水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差。
【师】乙醇的氧化反应——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
【实验】催化氧化
实验现象:
①灼烧至红热的铜丝表面变黑,趁热将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立即又变成红色;
②能闻到一股不同于乙醇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
①铜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②乙醇被氧化成乙醛,
③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提问】反应原理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师】
【提问】“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交通警察在检验司机是否酒驾的原理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3C2H5OH+2Cr2O72-(橙色)+16H+ = 3CH3COOH+4Cr3+(绿色)+11H2O
【提问】乙醇有哪些用途?
【学生】(1)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2)用作生产医药、香料、化妆品、涂料等的化工原料。
(3)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 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拓展延伸】
(1)酒类产品标签中酒精度是指乙醇的体积分数。白酒一般在25%~68%,啤酒一般在3%~5%。
(2)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在肝中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被氧化为乙醛和乙酸,最终被氧化为CO2和H2O。
【师】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乙酸。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乙酸的结构。
【师】讲解乙酸的结构
【提问】结合实际,说一说乙酸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阅读教材。乙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师】讲解乙酸的化学性质
乙酸的酸性: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与活泼金属Mg反应:2CH3COOH+Mg→(CH3COO)2Mg+H2↑。
②与金属氧化物CuO反应:2CH3COOH+CuO→(CH3COO)2Cu+H2O。
③与碱NaOH中和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
④食醋浸泡含有水垢的水壶,除去水垢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此反应说明CH3COOH的酸性比H2CO3的强。
【实验】酯化反应
实验现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且能闻到香味。
酯化反应的机理:通常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来证明:如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可以发现,生成物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可见,发生酯化反应时,有机酸断C—O,醇分子断O—H,即“酸脱羟基,醇脱氢”。
【总结】醇与酸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CH3COOH。
(2)装置特点
①均匀加热目的:能增大反应速率,并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
②大试管倾斜45°角目的:增大受热面积;
③小试管内导气管末端要在液面以上,不能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
(3)酯的分离:用分液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4)试剂的作用
①浓硫酸:
a.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b.吸水剂——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CH3COOH、CH3CH2OH的转化率。
②饱和Na2CO3溶液:
a.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
b.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c.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提问】酯类物质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阅读教材。
【师】(1)酯类的一般通式可写为,官能团为酯基(,或写作—COOR)。
(2)低级酯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有芳香气味,可用作饮料、糖果、化妆品中的香料和有机溶剂。
【过渡】通过对乙烯、乙醇和乙酸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具有决定作用,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在性质上具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不同,从结构和性质上对数量庞大的有机物进行分类。
【师】
类别 官能团 代表物
烷烃 甲烷CH4
烯烃 碳碳双键 乙烯
炔烃 碳碳三键 乙炔
芳香烃 苯
卤代烃 (X表示卤素原子) 溴乙烷
醇 —OH 羟基 乙醇CH3CH2OH
醛 醛基 乙醛CH3CHO
羧酸 羧基 乙酸CH3COOH
酯 酯基 乙酸乙酯CH3COOCH2CH3
【拓展延伸】常见物质中—OH的活泼性比较
乙醇(—OH) 水 碳酸 乙酸(—COOH)
电离程度 不电离 微弱电离 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酸碱性 中性 中性 弱酸性 弱酸性
与Na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OH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HCO3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板书设计
乙醇与乙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