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2.2气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运用地图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位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温度带,并说出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难点: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图片——追赶花期的养蜂人,我国每年油菜花开放时间的差异较大,图片展示了一年中养蜂人追随花期的移动路线,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花期南北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 气温分布特点
活动1: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与方法
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活动3: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0°等温线的位置。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并加粗0°等温线,教师强调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帮助学生记忆。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冬季南北差异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感受,教师展示漠河与海南冬季景观的差异。
合作探究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我们的冬季风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议一议:冬季“避寒”好去处
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冬季“避冬”好出去,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4:引导学生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探究2: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偏低的原因
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山地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平均气温低。
议一议:夏季“避暑”好去处
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夏季“避暑”好出去,让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2. 温度带的划分与影响
活动1:阅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找出我国的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地区,青藏高原区。
探究3:温度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教师图文信息的展示,学生总结温度的差异对服饰、建筑、作物与熟制、水果类型方面的影响。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和活动了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了解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并且可以结合实际,说出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2.2 气候(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材料和图表的运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读图和分析的能力,把实际生活和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习更有趣,也让学生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