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时政热点:砥砺奋进,迎接二十大(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时政热点:砥砺奋进,迎接二十大(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时政热点预测:砥砺奋进,迎接二十大
材料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指出,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材料二: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 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材料三: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材料四: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材料五:砥砺奋进,迎接二十大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政府
1.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共同富裕
1.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教育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共圆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哪些知识?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务院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④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的稳就业、增收入体现了什么?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④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3.我国出台一系列举措,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有何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②有利于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③有利于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④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⑤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请你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④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⑤企业要敢于突破,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5.为什么要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②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③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有利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④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保障每个人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6.结合材料六谈谈,砥砺奋进,迎接二十大,我们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②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⑤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