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本课的另一首诗歌《未选择的路》。前者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后者则告诉我们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那么《未选择的路》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新课导入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进一步提高诗歌欣赏水平。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课时目标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他的作品语言简朴,地方色彩浓烈,四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代表作】《新罕布什尔》《诗歌选集》《又一片牧场》等。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萋萋( ) 幽寂( ) 伫立( ) 污染( )qīyōuzhùrǎn检查预习字音字形【涉足】【萋萋】【伫立】【延绵】【幽寂】重点词语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长时间地站着。延续不断。幽静寂寞。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诗歌朗诵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诗歌分析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 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本诗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运用了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黄河颂》就运用了这种手法。第1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法回头。2.诗的四节各写了什么内容?第2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第3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第4节:写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择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但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3.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两首诗歌可能对读者产生怎样的影响?合作探究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之路的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未选择的路》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进一步讨论:两首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未选择的路》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质上暗示的是人生之路。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文章主旨写作特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是一首不借助于形象的说理小诗,诗人以平和的语气娓娓道来,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是在与你倾心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胸襟和坚强乐观的性格。1.富有哲理。《未选择的路》这首诗通篇运用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诗人以林间岔路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人们对岔路的选择即是对人生道路的选择。2.象征优美。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这些的确是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强乐观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未选择的路选择道路留恋未选伫立路口,思索选择做出决定,选择荒路选择之后,满腹怅惘多年以后,回顾叹息人生之路决定一生无法回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