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讲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先秦时期
商朝
夏朝
周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
概述我国先秦时期的大致年代和区域
能说出夏、商、周三代的统治时间、兴亡历程;能够借助历史地图,认识夏商周三代统治的中心区域。
重要
人物
重要
事件
文化
成就
禹、启、汤、周武王、周平王、齐桓公、管仲、商鞅、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武、孙膑等。
夏商周的兴亡、世袭制、分封制、诸侯争霸、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
司母戊鼎、甲骨文、礼乐制度、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等。
思维导图
一.夏商周的兴亡
二.夏商周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文化成就
1.三代的统治时间
2.三代统治的中心区域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1.禹建夏
2.启继位
3.二里头宫殿
1.汤灭夏建商
2.司母戊鼎
3.甲骨文
1.武王伐纣灭商建西周
2.分封制
3.礼乐制
1.政治上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
2.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文化上百家争鸣
要点解析
朝代 统治时间 建立者 重大事件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禹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汤 ①夏朝国王桀统治时残暴无度,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汤灭夏建商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 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东周 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周平王 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
②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夏、商、周的兴亡
1.原因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
(争霸目的:争夺霸权,争做霸主。)
2.齐桓公称霸
“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葵丘会盟”)。
要点解析
诸侯争霸
要点解析
诸侯争霸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说法一: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说法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为“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不同点 战国七雄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战争规模更大,时间更长,更加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性更大 共同点 一方面,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另一方面,大国兼并小国,出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新旧制度更替的进程。 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要点解析
社会变革——变法运动
1.背景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春秋晚期,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形成,社会结构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战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一些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以求富国强兵。
2.主要变法
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要点解析
社会变革——变法运动
3.商鞅变法
变法时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统治期间
主要 内容 经济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军事 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政治 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变法影响 与其他各国的改革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变法性质 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成功原因 改革符合时代潮流; 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诚信,得民心; 商鞅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精神。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点解析
百家争鸣
要点解析
学派 人物、时代 思想主张 经典 启示
儒家 孔子 春秋后期 (创始人) 大思想家: ①强调“仁”。“仁”就是“爱人”,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仁”的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 大教育家: ①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②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因材施教 《论语》 一书记载了 孔子的言论 (由孔子弟子整理) 国家要维护人民利益;
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以德治国;
公民要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实践情况:孔子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 主张,但处处碰壁。晚年回到鲁国后,专心从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 影响: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孟子 战国时期 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孟子》 维护人民利益以人为本
2.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
要点解析
学派 人物、时代 思想主张 经典 启示
道家 老子 春秋末期 (创始人) 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古代辩证法思想)。 ②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老子》 即《道德经》 辩证地看问题;
建设和谐社会
庄子 战国时期 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根源于人性的扭曲。因此,做人也应该顺其自然,这样才能返璞归真,社会才不会乱象环生 《庄子》 做人应该
顺其自然
墨家 墨子 战国前期 (创始人) 主张“非攻”:反对战争。 主张“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墨子》 维护和平
团结友爱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末期 ①认为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法与时移”。 ②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韩非子》 依法治国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孙膑 战国时期 继承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膑兵法》 —
2.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
要点解析
(1)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3.百家争鸣的影响
思维导图
一.夏商周的兴亡
二.夏商周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文化成就
1.三代的统治时间
2.三代的大致
区域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1.禹建夏
2.启继位
3.二里头宫殿
1.汤灭夏建商
2.司母戊鼎
3.甲骨文
1.武王伐纣灭商建西周
2.分封制
3.礼乐制
1.政治上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
2.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文化上百家争鸣
随堂检测
1.(2019·青岛)《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D
选择题解题技巧:
圈出关键词,
巧用排除法。
随堂检测
2.(2019·青岛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
选择题解题技巧:
圈出关键词,
巧用排除法。
随堂检测
3.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 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C
选择题解题技巧:
圈出关键词,
巧用排除法。
随堂检测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生问题是每年“两会”的焦点,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要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坚持不懈,一件接着一件办。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
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赋敛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材料三 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1)材料一最能体现出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2)材料二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该学派受到青睐的原因。(3分)
(3)请运用史实印证材料三观点的正确性。(3分)
(1)材料一最能体现出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儒家。(1分)“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 体现了孔子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的主张或者孟子仁政的主张。(结合材料1分,人物和主张各1分)
(2)材料二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该学派受到青睐的原因(3分)
图3或韩非子(1分)原因:当时社会是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需要严刑峻法及中央集权的思想
来维护统治(2分)
(3)请运用史实印证材料三观点的正确性。(3分)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意思相近即可 1分)
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1分)
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1分)
非选择题
解题技巧:
一审设问、
二看材料、
三写答案
思维导图
一.夏商周的兴亡
二.夏商周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文明成就
1.三代的统治时间
2.三代的大致
区域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1.禹建夏
2.启继位
3.二里头宫殿
1.汤灭夏建商
2.司母戊鼎
3.甲骨文
1.武王伐纣灭商建西周
2.分封制
3.礼乐制
1.政治上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
2.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文化上百家争鸣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