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社八上4.3.4《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四位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A.金 元 吐蕃 契丹 B.辽 蒙古 西夏 吐蕃C.金 蒙古 吐蕃 西夏 D.辽 元 吐蕃 西夏2.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有(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0年10月30日,“忽必烈的时代——中国元代艺术展”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幕。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A.建立蒙古政权 B.迁都到今北京C.实行行省制度管理辽阔疆域 D.建立元朝政权4.2013年11月3日,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在洛杉矶举行。《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统一蒙古草原B.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C.建立蒙古国D.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5.元朝的都城是( )A.北京 B.中都 C.燕京 D.大都6.元朝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全国政务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尚书省 D.行省7.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 ( )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元朝8.“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2017·杭州模拟)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图中的“宣政院辖地”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A.元朝 西藏 B.宋朝 东北C.唐朝 西南 D.明朝 新疆10.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1.右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12.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3.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不包括(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宋朝14.下列书籍中引起欧洲人对中华文明极大兴趣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C.《马可·波罗行纪》 D.《东游记》15.“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 波罗行纪》 D.《俄底浦斯王》16.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请说出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A.朝鲜族 回族 B.蒙古族 回族 C.土家族 藏族 D.蒙古族 满族17.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苗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18.“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19.“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图2中的位置是( )A.① B.④ C.③ D.②二、材料分析题20.阅读下列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元文类》卷40(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2)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3)这一制度影响如何?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统一契丹八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国号“契丹”。材料二: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他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材料三: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他逐步统一邻近部落。1114年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争,一再取得胜利。1115年,他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摆脱了辽的统治。他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材料四: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建立蒙古国,在整个蒙古高原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随后,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请回答:(1)写出上述材料中“他”的姓名。(2)比较上述材料,归纳“他”们的共同有哪些?(3)上述材料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世祖时来到中国的一位意大利旅行家,在自己的书中对当时的大都曾有过这样的描述:“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材料二:见下图。(1)材料一中所说的“旅行家”是谁?(2)这位旅行家是沿着材料二的路线来到中国的,这条路线叫什么?(3)你认为这位旅行家在书中描述的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对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政权;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族统一大业;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是西夏政权,故选C。【点评】掌握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成吉思汗功绩的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元朝的建立与灭亡南宋都是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所为,答案应为A。【点评】了解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元朝建立概况。3.【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忽必烈在位期间的行为的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迁都并进行改革,蒙古政权为铁木真建立,所以,根据题干中“不属于”一词可知答案为A。【点评】掌握元朝政权概况。4.【答案】B【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忽必烈继承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灭掉南宋。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的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5.【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元朝建立概况的识记。选项中四个名称是同一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呼。元朝的都城是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北京在两宋时曾被为燕京,后改为中都,元朝又改为大都。故正确答案为D。【点评】掌握元朝建立概况。6.【答案】B【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元朝统治措施的掌握。根据八上《历史与社会》书本第106页,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元朝统治措施。7.【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的行省制度。【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8.【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涉及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涉及到了行省制,题目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和郡县制,行省制,本题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都维护了统治的稳固,其中的秦朝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影响最大,至今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还在沿用县制和省制,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同学们要好好的识记和理解。9.【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宣政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宣政院的了解。10.【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的认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自此西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故选C。【点评】知道我国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的史实。11.【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管理,忽必烈推行汉制,进行了改革。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右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中出现了行省,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元朝疆域图,故选C。【点评】知道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12.【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故选A。【点评】掌握元朝的制度,13.【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朝代更替考点的掌握。我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是秦、隋、西晋和元。宋朝的政权特点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朝代更替——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14.【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元朝对外交流考点的掌握。根据八上《历史与社会》第107页的提示,《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因此,本题选择C。【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元朝对外交流的事例。15.【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马可 波罗行纪》,故选C。【点评】关于马可·波罗,学生还要知道,他是意大利人,1275年来到中国,并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让他在元朝做官。1295年回到欧洲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后来该书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16.【答案】B【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有关知识的把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一一回族。故答案选择B。【点评】掌握元朝的有关知识。17.【答案】B【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元朝曾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一一回族。分析四个选项,可见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点评】掌握元朝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18.【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诗句中的“胡人”指少数民族,在这主要指蒙古族,“汉女”指汉族的女子。诗句反映了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选D。19.【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重要朝代的起止时间。①描述的是唐朝的存在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④描述的是清朝的存在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②描述的是北宋和南宋存在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③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C。【点评】利用年代尺记忆中国重要朝代的起止时间。20.【答案】(1)行省制度。(2)“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3)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用下来。【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阅读材料,从材料中的“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等信息来判断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元朝设置中书省。管辖被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3)根据所学自身,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有很多政治制度,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21.【答案】(1)阿保机、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或铁木真)。(2)都是本民族著名的政治家;都建立了本民族政权;都在统治时期创制了民族文字等均可。(3)各民族不断发展或民族关系不断发展。【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辽、宋、夏、金、元,依据课本知识点作答即可。【点评】考查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并立的相关知识。22.【答案】(1)马可·波罗。(2)丝绸之路。(3)①元朝交通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②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贸易往来频繁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4)开放与交流。启示围绕“开放与交流”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元代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材料一中所说的“旅行家”是元世祖时期的,所以应该是马可·波罗。这位旅行家是沿着材料二的路线来到中国的,这条路线叫丝绸之路。这位旅行家在书中描述的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元朝交通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贸易往来频繁。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元朝的开放与交流。启示:我们应该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点评】掌握元代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1 / 1历社八上4.3.4《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四位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A.金 元 吐蕃 契丹 B.辽 蒙古 西夏 吐蕃C.金 蒙古 吐蕃 西夏 D.辽 元 吐蕃 西夏【答案】C【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政权;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族统一大业;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是西夏政权,故选C。【点评】掌握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有(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成吉思汗功绩的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元朝的建立与灭亡南宋都是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所为,答案应为A。【点评】了解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元朝建立概况。3.2010年10月30日,“忽必烈的时代——中国元代艺术展”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幕。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A.建立蒙古政权 B.迁都到今北京C.实行行省制度管理辽阔疆域 D.建立元朝政权【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忽必烈在位期间的行为的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迁都并进行改革,蒙古政权为铁木真建立,所以,根据题干中“不属于”一词可知答案为A。【点评】掌握元朝政权概况。4.2013年11月3日,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在洛杉矶举行。《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统一蒙古草原B.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C.建立蒙古国D.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答案】B【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忽必烈继承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灭掉南宋。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的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5.元朝的都城是( )A.北京 B.中都 C.燕京 D.大都【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元朝建立概况的识记。选项中四个名称是同一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呼。元朝的都城是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北京在两宋时曾被为燕京,后改为中都,元朝又改为大都。故正确答案为D。【点评】掌握元朝建立概况。6.元朝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全国政务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尚书省 D.行省【答案】B【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元朝统治措施的掌握。根据八上《历史与社会》书本第106页,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元朝统治措施。7.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 ( )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元朝【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的行省制度。【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8.“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涉及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涉及到了行省制,题目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和郡县制,行省制,本题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都维护了统治的稳固,其中的秦朝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影响最大,至今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还在沿用县制和省制,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同学们要好好的识记和理解。9.(2017·杭州模拟)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图中的“宣政院辖地”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A.元朝 西藏 B.宋朝 东北C.唐朝 西南 D.明朝 新疆【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宣政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宣政院的了解。10.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的认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自此西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故选C。【点评】知道我国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的史实。11.右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管理,忽必烈推行汉制,进行了改革。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右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中出现了行省,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元朝疆域图,故选C。【点评】知道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12.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故选A。【点评】掌握元朝的制度,13.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不包括(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宋朝【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朝代更替考点的掌握。我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是秦、隋、西晋和元。宋朝的政权特点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朝代更替——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14.下列书籍中引起欧洲人对中华文明极大兴趣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C.《马可·波罗行纪》 D.《东游记》【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元朝对外交流考点的掌握。根据八上《历史与社会》第107页的提示,《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因此,本题选择C。【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元朝对外交流的事例。15.“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 波罗行纪》 D.《俄底浦斯王》【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马可 波罗行纪》,故选C。【点评】关于马可·波罗,学生还要知道,他是意大利人,1275年来到中国,并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让他在元朝做官。1295年回到欧洲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后来该书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16.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请说出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A.朝鲜族 回族 B.蒙古族 回族 C.土家族 藏族 D.蒙古族 满族【答案】B【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有关知识的把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一一回族。故答案选择B。【点评】掌握元朝的有关知识。17.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苗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答案】B【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元朝曾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一一回族。分析四个选项,可见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点评】掌握元朝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18.“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诗句中的“胡人”指少数民族,在这主要指蒙古族,“汉女”指汉族的女子。诗句反映了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选D。19.“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图2中的位置是( )A.① B.④ C.③ D.②【答案】C【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重要朝代的起止时间。①描述的是唐朝的存在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④描述的是清朝的存在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②描述的是北宋和南宋存在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③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C。【点评】利用年代尺记忆中国重要朝代的起止时间。二、材料分析题20.阅读下列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元文类》卷40(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2)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3)这一制度影响如何?【答案】(1)行省制度。(2)“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3)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用下来。【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阅读材料,从材料中的“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等信息来判断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元朝设置中书省。管辖被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3)根据所学自身,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有很多政治制度,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统一契丹八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国号“契丹”。材料二: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他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材料三: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他逐步统一邻近部落。1114年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争,一再取得胜利。1115年,他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摆脱了辽的统治。他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材料四: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建立蒙古国,在整个蒙古高原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随后,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请回答:(1)写出上述材料中“他”的姓名。(2)比较上述材料,归纳“他”们的共同有哪些?(3)上述材料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答案】(1)阿保机、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或铁木真)。(2)都是本民族著名的政治家;都建立了本民族政权;都在统治时期创制了民族文字等均可。(3)各民族不断发展或民族关系不断发展。【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辽、宋、夏、金、元,依据课本知识点作答即可。【点评】考查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并立的相关知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世祖时来到中国的一位意大利旅行家,在自己的书中对当时的大都曾有过这样的描述:“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材料二:见下图。(1)材料一中所说的“旅行家”是谁?(2)这位旅行家是沿着材料二的路线来到中国的,这条路线叫什么?(3)你认为这位旅行家在书中描述的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对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答案】(1)马可·波罗。(2)丝绸之路。(3)①元朝交通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②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贸易往来频繁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4)开放与交流。启示围绕“开放与交流”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元代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材料一中所说的“旅行家”是元世祖时期的,所以应该是马可·波罗。这位旅行家是沿着材料二的路线来到中国的,这条路线叫丝绸之路。这位旅行家在书中描述的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元朝交通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贸易往来频繁。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元朝的开放与交流。启示:我们应该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点评】掌握元代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社八上4.3.4《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 历社八上4.3.4《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