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二节 小儿口腔炎的护理同学们一定听说过鹅口疮,也一定有同学曾经患过口腔炎。那么小儿口腔炎常常是由于那些致病菌引起的?临床上都有哪些特点?如何治疗与护理?对患有口腔炎的小儿,我们应该如何给予家长指导,以便于使家长能给患儿以正确地护理。知识要点1.小儿口腔炎的病因、症状与体征2.小儿口腔炎的护理诊断、治疗要点3.小儿口腔炎的护理要与点措施口腔粘膜的炎症称口炎,多有病毒,细菌或真菌螺旋体引起。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如病变仅限于舌、牙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牙龈炎或口角炎。可单独发病亦可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全身性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1.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由于出生时产道感染,或被污染的乳具感染。还可因体质虚弱,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致消化道菌群失调,导致白色念珠菌繁殖。2.疱疹性口腔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患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及其他传染病时,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本病。3.溃疡性口腔炎 溃疡性口炎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 http: / / www. / jibing / feiyan.htm" \t "_blank )链球菌、绿脓杆菌或大肠杆菌等感染 ( http: / / www. / jibing / ganran.htm" \t "_blank )引起的口腔炎症,多见于婴幼儿。常因口腔不洁、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症状与体征】1.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粘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不久即相互融合成片,形似乳凝块,为白色乳凝块样物,不易擦去,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患处不痛、不流涎,一般无全身症状,不影响吸乳。严重者可累计消化道、呼吸道,引起真菌性肠炎、真菌性肺炎等。2.疱疹性口腔炎 多见于1~3岁小儿,发病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结肿大。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3.溃疡性口腔炎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舌、唇及颊粘膜处,可蔓延到唇及咽喉部。开始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形成大小不等、散在的溃疡,有时亦可连成大片。溃疡周边较规则,有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覆盖创面。假膜剥离后呈出血性糜烂面,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溃疡处疼痛明显。有轻微口臭、局部淋巴结经常肿大。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多有发热 ( http: / / baike. / view / 35149.htm" \t "_blank ),体温可达39℃-40℃,患儿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结肿大。【治疗要点】清洁口腔、局部涂药、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促进黏膜愈合。鹅口疮患儿哺乳前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局部涂抹制霉菌素鱼肝油混合溶液10万~20万U/ml。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局部可涂疱疹净,亦可用锡类散、冰硼散等,疼痛严重者可在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抹局部。溃疡性口腔炎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溃疡面后可涂2.5%~5%金霉素鱼肝油。患儿发热时采取降温措施,继发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护理诊断】1.口腔黏膜改变 与理化刺激、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口腔黏膜受损及感染有关。2.喂养困难 与食物刺激引起疼痛有关。3.体温过高 与口腔黏膜感染有关。【护理目标】患儿口腔黏膜逐渐愈合、疼痛减轻;能摄入足够的营养;体温恢复正常。【护理要点与措施】1.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冲淡毒素, 减少口腔细菌繁殖, 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年长儿可用含漱剂。2.局部正确涂药 涂药前先清洁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粘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再用干棉球将病变部粘膜表面吸干净后方能涂药。涂药后勿立即饮水或进食。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要轻、快、准, 以免患儿因疼痛产生恐惧而影响护理与治疗。涂药后闭口10分钟,再取出纱布或者棉球,不可立即漱口或进食。3.保证营养 供给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 选用温凉流质、半流质食物, 避免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因口腔糜烂影响进食者可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能, 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发生。4.监测体温、协助治疗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退热剂,避免体温骤降出现虚脱现象。遵医嘱应用维生素B、C等药物,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5.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 护士为患儿进行护理前后要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注意与健康儿隔离,以防传染。【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常见口腔炎的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培养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多喝水;年长儿进食后漱口,避免粗暴擦伤口腔;示教小儿患口腔炎时饮水、饮食及局部涂药的护理方法;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乳母内衣要及时更换,保证乳头清洁。强调患儿奶具清洁、消毒、隔离的重要性,食具专用,定期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同步训练】1.鹅口疮的病原体为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单纯疱疹病毒 E.支原体2.为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时,应该用A.3%过氧化氢液 B.2%过氧化氢液 C.5%过氧化氢液D.2%碳酸氢钠溶液 E.5%碳酸氢钠溶液3.在口腔炎的护理中,因疼痛影响进食者,在进食前可用_____________涂抹局部。4.口腔炎的预防重点是 、 、 。5.对口腔炎患儿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6.讨论题:男患儿,20天,因肺炎住院,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10余天,护士巡视病室时发现该患儿口腔有白色乳凝块样附着物,不易擦掉。请问,该患儿患了哪种口腔炎?应如何处理?其奶具应怎样清洁消毒?应给予家长怎样的指导?【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链接】1.下列哪种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A.疱疹性口腔炎 B.溃疡性口腔炎 C.鹅口疮 D.口角炎 E.细菌性口腔炎2.患儿,6个月,患鹅口疮5天,其首选的护理诊断是A.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B.营养失调,与拒食有关 C.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D.口腔黏膜改变,与感染有关 E.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感染有关3.关于口腔炎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鼓励患儿多饮水以清洁口腔 B.清洁口腔应在饭后立即进行C.局部涂药后勿立即饮水或进食 D.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E.清洁口腔时,动作应轻、快、准(4~5题共用题干)男患儿1岁半。患口腔炎,食欲差,口腔粘膜有乳状物。4.患儿进食时口痛,护士应指导家长进食前为患儿涂A.0.1%依沙吖啶 B.2%利多卡因 C.3 %过氧化氢D.5%金霉素鱼肝油 E.1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5.护士给家长做健康指导,不恰当的是A.勤喂水 B.进普食 C.避免擦拭口腔D.注意保持口周皮肤干燥 E.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涂药ADBB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