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中考图像信息专题微课配套练习选择题1.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上世纪末,对1A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 ▲ )21世纪教育网2.氧化锡的电导(电阻的倒数)随周围环境中的CO(一氧化碳)浓 度变化而变化,甲图中的直线反映了它的电导与CO浓度的关系。用氧化锡制成传感器,将它组成乙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电压表的示数即可反映传感器周围环境中的CO浓度。则在下列表示CO浓度与电压表示数Uo之间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3.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反应进行至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 A. NaOH和Na2CO3 B. NaOH和NaClC. NaCl和Na2CO3 D. NaCl和HCl4.下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6.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7.大气中空气层的密度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从大气外射来束阳光,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粗略表示这束阳光射到地面的路径的是(已知光线总是朝着密度大的方向偏转。) ( )8.下面的坐标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Ⅰ图中若以CO2吸收速度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则B点表示光照强度为n1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B.Ⅱ图表示随环境温度的改变动物耗氧量的变化,则动物甲表示恒温动物,乙表示变温动物C.Ⅲ图表示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数目变化曲线,则B点时害虫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害虫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D.Ⅳ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则曲线X表示干重,曲线Y表示鲜重9.科学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奶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奶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奶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绝对平行C、奶水的密度变成了不均匀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10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甲,该人大量饮水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 ) 图甲 A B C D11.向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发现开始没产生气泡,盐酸加到一定程度才产生气泡。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提示:先后发生的反应为: ①K2CO3+HCl=KHCO3+KCl,②KHCO3+HCl=KCl+H2O+CO2↑)。如图所示,四条曲线与溶液中的离子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a:K+; b:CO2- 3; c:HCO- 3; d:Cl— B.a:K+; b:CO2- 3; c:Cl—; d:HCO- 3 C.a:Cl—; b:K+; c:CO2- 3; d:HCO- 3 D.a:K+; b:HCO- 3; c:Cl—; d:CO2- 3 12.一所医院对志愿者进行了如下研究18名志愿者服用了等量的一种镇静剂,经过3小时测得志愿者血液及尿液中镇静剂的含量,数据见图。某人分析数据后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A、大多数人血液中镇静剂的含量比尿液中的低B、不同个体血液中存留的镇静剂含量不同C、大多数人血液中的镇静剂含量高,其尿液中的 镇静剂含量也高D、血液中的镇静剂含量在每毫升5.0×10-8克~1.5×10-7克之间的人占多数13.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生存的影响,现设置了下列5组实验。第①组为正常条件下鱼类的生存情况,其余四组的水质为浓度相同的可溶性铝盐的水溶液。在②、③、④组中加入不同树叶的分解产物。定时观察,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假设与所得实验结果一致的是:( )A.三种树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B.所测试的三种树叶的分解产物对鱼类都有毒性C.松树叶的分解产物最有利于鱼类的生存D.树叶的分解产物提高了鱼类对可溶性铝盐毒性的的敏感性14.下列图像中,反映各科学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5.同学们玩过“化学扑克”吗?如右图是一张化学扑克,它有一种叫“争上游”的玩法规则是:上家出牌,下家只能出能与上家所出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牌,依此规则出牌,先出完的为上游,最后出掉的为下游。在某局牌中,上家出了一张如图的"硝酸"牌,下面是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的一张牌,则你认为最后下游的应该是( ) 16.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制成如右图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 A.温度越高,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不一定越高B.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C. 5~35 ℃时蔬菜的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分解的有机物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17.如图中,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提起物体A。若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B.F1=F2>F3 C.F1=F2<F3 D.F1<F2<F318.绘制图象是对实验过程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19.如图,甲、乙、丙、丁是装有池水的四组密闭透明容器,除了小鱼、小虾、螺或水草是否存在外,其余实验条件都相同。已知在光照条件下,水草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本身呼吸作用的速率,如果四组都持续光照一天,且容器内生物仍生长良好,则下列哪一容器中池水所含的CO2量可能最少?( )A.甲 B.乙 C.丙 D.丁20.甲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中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乙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活性温度C.从甲中可以知道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的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D.从乙中可以知道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21.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蛙的细胞生长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B.乙图为小树林中一天内CO2的浓度变化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最少D.丁图为小鼠的细胞内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22.大肠杆菌是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为了研究某地一河流中降雨量与大肠杆菌数量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对降雨量和河流水样的分析(每个季节抽样分析6次),得到如下两组曲线图。从这些曲线图所提供的信息中可以得到的结论 ( )A.杆菌在早秋时死亡 B.没有降雨就意味着河流中没有大肠杆菌C.降雨将人的排泄物及粪便冲入河流 D.大肠杆菌只在降雨后繁殖23.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类别不同而有规律的放置。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取用纯碱溶液后应把它放回位置:( )24.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①甲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C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②乙图A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个体;③丙图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水解的催化特性。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25.下列物理图像中,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26.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已知MFe2Oy中Fe为+3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SO2对空气无污染C.y的数值为4 ? D.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参考答案:1.C 2.D 3.C 4.A 5.A 6.D 7.B 8.B 9.C 10.B 11.A 12.A 13.A 14.C 15.B 16.B 17.B 18.A 19.B 20.B 21.D 22.C 23.D 24.A 25.A 26.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科学中考传图像信息专题配套练习.doc 初中科学中考微课专题之图像信息.mp4 初中科学中考微课专题之图像信息.ppt 初中科学中考微课专题之图像信息_controller.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