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极地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科普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内容,是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从极地地区主要的科学考察站、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极地的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介绍,教材这样安排既符合知识的逐步深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情分析:通过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世界地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但部分专业性强的内容仍需教师加以指导。通过之前开展的实践活动,学生小组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分工合作,目标明确,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极地地区主要的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及意义、2.了解现阶段人类对极地地区开发和利用,简要分析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有和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极地地区的考察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2.认识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分组对极地地区的科考站、生物、矿产资源及环境保护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汇报。教学工具: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平板电脑、微视频教学方法:教师教法:小组讨论法、提问讲解法、对比分析法学生学法: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参观学习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开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这里遥远而又神秘,当然它的魅力远不止如此,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播放视频:《极地之美》【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教师提问:去极地进行考察,我们需要携带哪些物品呢?预设回答:羽绒服、防风眼镜、食品……游戏《挑战极地》【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互动,完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3.教师介绍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南极科考的行船线路二、活动过程(一)合作探究1.各组整理搜集的资料,完成任务卡2.教师展示学生完成任务卡情况(二)科考站组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我们是科考站组,我们主要考察的内容是我国在极地地区主要的科考站及其意义。1.学生整体介绍极地地区科考站情况2.介绍我国北极地区科考站——黄河站3.介绍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及泰山站,并提出问题:南极地区科考站大多建立在几月?为什么?4.学生通过资料介绍阿蒙森——斯科特站和南极科考队穿越南极情况教师提问:如何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教师小结:分别介绍我国南极考察站的作用及意义。(三)生物考察组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我们是生物考察组,我们主要考察的内容是极地地区生物资源及开发利用。1. 概括介绍南、北极地区生物资源2. 图片展示并分别介绍南北极地区特有动物、昆虫、植物。教师小结:极地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四)矿产考察组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我们是矿产考察组,我们组主要考察的内容是极地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1. 出示南北极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概括介绍极地地区矿产资源。2. 出示图片,分别介绍南、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3. 出示图片,介绍极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景。教师小结:我们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仅仅因为这里像“大仓库”一样有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如天文、地质、海洋等科学实验,可以说,这里是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教师提问:我们在开发极地资源之前,需要考虑到哪些问题?预设回答:气候寒冷、成本高、运输物资困难、极地有凶猛的动物……【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培养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开拓视野。(五)环境保护组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我们是环境保护组,我们组主要考察的内容是极地地区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1. 概括介绍极地地区环境问题2. 具体介绍南、北极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如石油泄露、乱扔垃圾、南极臭氧层空洞等。3. 配乐朗诵《桑普的世界》教师提问:针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定了哪些条约?结束语:教师总结板书设计科考站科学考察 生物资源与 矿产资源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