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8.2日本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8.2日本 教案

资源简介

《日本》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现在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甚至是世界观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到达学会学习。
二、教学内容
1. 内容:
《日本》是科普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国家”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本节是在学习了“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以及“认识地区”之后安排的,有一定的承接性。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主要了解亚洲东部的岛国;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内容解析:
日本是认识亚洲的自然、文化、经济等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亚洲的缩影。所以教材把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教材在对日本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更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环境,日本的自然灾害——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措施
①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它影响着日本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确定“日本自然地理环境”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中为了突出解决这一重点: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读图、看图、议图,让学生多次“接触”地图,感知地图,学习和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②分析日本成为多火山地震岛国的成因及解决措施,中国和日本面临同样的问题,通过对比学习,学以致用,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确定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的方法是:媒体展示日本火山、地震的照片,并结合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引起关注,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学目标
(一)目标:根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 在地图上能指出日本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 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 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方针的相关知识。
4. 学会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各国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2. 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从而学会辩证地分析题。
3.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探究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目标解析:
1、利用世界政区图和日本的地形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日本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日本。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教学难点: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
2.分析:从“从亚洲气候类型”可看出:日本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为是岛国,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降水多,森林资源丰富。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观看录像、图片、角色扮演、等形式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在遇到地震中如何自救,培养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活动。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教学资源:学案 课件 日本的相关资料
2.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展现地理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发展地理思维。利用学案,有效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最大的限度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播放歌曲《北国之春》,展示多媒体图片富士山和樱花以及日本文化图片。
教师小结:日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设计意图: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日本,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走进日本----了解日本自然环境
1. 自主学习:
读世界政区图,日本的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A、请说出日本位于_________洲,位于该洲_________方向。
B、海陆位置:日本濒临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海相望的国家:隔东海与_________相望;
隔日本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经纬度位置:日本大部分领土维度范围_________(纬度范围),属于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地处_________带,_________半球(南、北),_________(经度范围),_________半球。
(1)日本的主要领土组成部分
A、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
B、找出日本的首都——东京。
教师小结: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它位于北温带,而且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日本西隔日本海与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日本国土有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和诸多小岛组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探究:描出日本海岸线的轮廓,并讨论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对日本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教师小结: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并且有很多优良的港湾,这些优良的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都十分有利。
3.合作探究:日本的气候
展示多媒体课件:“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探究: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多,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去分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教师小结:日本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为是岛国,距海近,所以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设计意图:读图识图能力进一步提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师生互动:日本地形特点
多媒体展示“日本地形图”,师生共同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影响。
教师小结:日本境内多山、丘陵,且山地丘陵多分布在中部,平面面积比较狭小,多分布在周边的沿海地区,。日本地形3/4是山地丘陵,1/4是平原。所以日本的森林面积比较大。
5.小组合作: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火山、地震带”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
A、活动探究: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日本的火山地震能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有利用火山给人类造福吗?
(3)尽管日本地震很多,但每次地震死亡的人数很少。应对火山地震日本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同学们分享课前搜集成果:生活中关于地震前兆的一些谚语。)
B、模拟演习:
(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抽取情境题签,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
联系“5.12汶川大地震”模拟地震中,在五个不同的场景中,(户外、野外、商场、家庭、影院)如何自救。
教师小结: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以及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地震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非地震期间也造福人类,比如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山峰,它不仅是一座的活火山,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地震的破坏性极强,从人感觉到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该根据所处的环境迅速保障安全的选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能力,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归纳总结】
(1)提问: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
(2)多媒体课件展示。
(3)随堂巩固
(4)家庭作业: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日本,你会为你的家人选择带什么礼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通过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概括,为本节的课后反思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