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首次接触的世界地理内容,也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关于海陆分布及特点:教材用“饼状统计图”展示了海陆分布比例特征——“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大势,并在学生活动中通过读图比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性状。关于七大洲:教材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然后呈列七个大洲及各大洲的位置、面积等,再通过活动环节,图示各大洲的洲界线。关于四大洋:教材首先说明地球的海洋彼此相连为一体,然后通过文字配图示的方式,介绍四大洋的位置、面积、形状特征等,最后介绍海、海峡等概念。从教材内容上看,没有繁多的文字叙述,但教材中设计出读图、读统计图表、读照片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潜能。二、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利用半球分布图、饼状图分析海陆分布特点,了解海洋、陆地所占比例。2、 结合整理地理统计资料,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形状特征、半球位置、分界线,四大洲的名称、面积、所处位置等。3、 运用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空间分布位置, 并能够在世界地图上填图。(二)过程与方法1、 学习运用资料和地图的方法,学会通过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2、 学习将地图、地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表述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特点。3、 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地理活动,并能提出地理问题或解决地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学习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学习整理地理资料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认识世界地图,畅游世界上的大洲大洋,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有一个宽广的心态。三、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地球——人类生存的家园”。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问题学生在第一节“认识地球”已有初步认识,但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各大洲在地球上的位置等都是一些全新的知识。作为初中生的第一节世界地理课内容,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画、剪、拼”地图等活动了解和熟悉大洲、大洋的位置和轮廓。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乐于探究。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发动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目标。四、教学重点1、海陆分别比例。2、七大洲的名称、形状特征、分布位置及三处洲际界线。3、四大洋的名称、面积、分布位置,以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五、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资料(如饼状图、对比表格)的判读和分析。2、在脑海中建立世界地图的轮廓图,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逐渐具备一颗容纳世界的宽广胸怀。六、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收集与该节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材料,2、裁剪五套七大洲的轮廓模型,方便上课时把全班分为五个小组进行拼世界地图游戏,帮助同学们巩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位置知识点。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白板展示地球卫星照片,讲解这是一幅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卫星地图,呈现给我们的是蓝色的海洋和高低起伏的陆地,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巩固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进一步认识地球表面的七大洲四大洋。(板书)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在复习之前,我们先要明确这一节的复习目标,请同学们一起把白板上的复习目标朗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随后学生齐读复习目标。【学生活动一】世界在我心中1、爱 拼才会赢把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每组7个人,每个组分发一块画有世界地图经纬线的小黑板、一套七大洲的轮廓模型、数个小磁铁、一支粉笔,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拼一幅世界地图作品。拼图要求:(3分钟)(1)根据轮廓形状识别七大洲,并把七大洲放置 在世界地图的相应位置上;(2) 用粉笔在正确位置填写四大洋的名称;(3) 向同学们介绍七大洲的轮廓特征、所处的半 球位置、大洲之间的分界线;(4)分享你们组在拼图时的小经验。3分钟后,请学生代表把该组的拼图作品展示到讲台上,评选出拼的最美观的一幅作品。然后请该组的组长上台分享他们的拼图经验。2、判断七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请学生代表对照自己组的拼图作品,给同学们一一介绍七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期间老师及时给与点评和指导,并指导该学生对其他作品有拼做了的及时纠正。3、认识大洲之间的分界线请学生代表对照自己组的拼图作品,给同学们一一介绍亚欧非三大洲的分界线和南美洲北美洲的分界线,带领同学们一起复习巩固这一知识点。4、认识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在拼图过程中已经让同学们把四大洋的位置用粉笔填充进去了,请学生代表对照自己组的拼图作品,给同学们介绍四大洋各自的特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点评其他组填图的正确性,对于填充不准确的给于及时的纠正。第一个活动环节结束后,对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做一个小检测:(1)、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2)、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3)、赤道横穿的大陆是 、 ;(4)、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 、 ;(5)、完全在南半球,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6)、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7)、面积最小、最冷、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8)、形状大致呈“S”形的大洋是 ;【学生活动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白板上展示五条航运路线,每个组负责一条路线,找出这些航线沿途会经过的大洲大洋、重要海峡等地理事物。(1)、英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2)、我国的茶叶、丝绸卖到西欧;(3)、巴西东岸的铁矿石运到美国西部城市;(4)、从非洲东岸经好望角到达非洲西岸;(5)、印度的农产品运到日本。同学们讨论五分钟后,每一组请学生代表上台对照世界地图,依次指出他们所讨论的路线沿途所经过的大洲大洋,有不准确的请其他组的学生及时给与指正。【学生活动三】会考链接1.(2016.宜昌,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和大洲分别是:A. 北冰洋、大洋洲B. 印度洋、非洲C. 太平洋、亚洲D. 大西洋、南极洲2.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是三份海洋,七分陆地B.地球表面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C.地球表面有六块相互连着的大洲D.地球上有彼此不相连的四个大洋3.读“东、西半球图”完成:⑴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 洋 B 洲C 洋 D 洲E 运河 F 运河⑵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洲、 洲。⑶赤道横穿 洲和 洲的大陆。⑷中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以我国 福建省泉州市为起点,经过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 洋→红海→E 运河→经过地中海→到达欧洲各地。【课堂小结】八、教学后记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定学,学生配合和适应老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体也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这节课最大特点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给学生很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本节课老师用地球卫星照片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运用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讨论、探究、合作、辩论,最终达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表能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由主讲变为合作者、引导者,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单一变多元,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学目标能很好实现。课后,学生意欲未尽,还在讨论一些问题该怎样去解决。一部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或者胆量的问题,课堂上有些放不开,这只有我们老师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语言上经常激励与肯定,学生才会在课堂上轻松愉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