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七年级下册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目标1. 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2. 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教学重难点1.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重点)2. 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重点)3.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难点)1、什么是法治意识?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4、怎样依法办事?自学提示第一目 树立法治意识看视频,答问题:1.视频中讲到防控疫情,涉及到哪些法律?2. 这个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回顾旧知:什么是法治?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和服从。1.什么是法治意识?立法立法机关制定了法律,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司法机关做到违法必究,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的权威。司法执法执法机关只有做到执法必严,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守法公民做到自觉守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运用你的经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些法治的基本环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符合国情的立法、文明的执法、公平公正的司法、认真自觉的守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笔记区: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要树立这一意识?③对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笔记梳理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中国人民建设法治中国共同事业受益者践行者人民推进建设国家法律实现价值知识点图片赏析思考:法治进校园活动对青少年有什么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帮助其健康成长。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3. 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P102①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②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学会依法办事课堂笔记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我们与法律同行案例一: 嫌广场舞太吵, 72岁老人往楼下扔鹅卵石砸坏17辆车,犯高空抛物罪被判缓刑。2022年3月23日,记者获悉,72岁张爷爷被判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法庭上,张爷爷表示没想到会触犯刑法,很是后悔,当场表示愿意认罪认罚。思考:这两起案件有哪些共同点?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共同点:缺乏法治意识;都是违法行为,没有依法维护权利。启示: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探究二】案例分析案例二: 2022年5月,女子不满意婚纱照效果,沟通无果发朋友圈辱骂影楼,遭起诉其侵犯影楼名誉权。法院查明,被告王女士确实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不当言论。经调解,王女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事件的严重性,表示愿意当庭书面道歉,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法律讲堂上述案例涉及的法律——忍气吞声以牙还牙报警把钱给他们,息事宁人,默不作声,自认倒霉,委曲求全。集结一部分同学,找他们报仇,把钱要回来。记住他们的相貌特征和去向,等他们走后立即拨打110报警。提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打击报复,要学会运用法治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拒绝成为施暴者避免成为受害者做见义智为的“旁观者”探究三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思考:你如何看待“静音广场舞”现象?这种行为值得提倡,既保障了跳舞的权利同时又不损害他人的权益。启示我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最近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出现了一种画风清奇的静音广场舞。在安亭镇红梅小区旁的小花园里,十几名舞者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音乐声。原来,舞者们都佩戴了一对能够接受指定频段的耳机。不少居民对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表示赞赏。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依法办事,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 怎样学会依法办事?P102-P10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你打算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呢?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课外多读关于法律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当合法权益受侵犯时,告诉家长和老师,或通过法治方式来维权。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不触犯法律。……法治践行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全国调查数据,将近一半(49.6%)的初中生遭受过言语形式的校园暴力,37.7%的初中生遭遇过关系欺凌,19.1%的初中生在校园里遭受过身体上的暴力伤害,网络欺凌的发生率也达到了14.5%。——摘自中国教育报 2019.11.14拓展链接3.青少年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①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②增强法治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办事;③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我们与法律同行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内涵树立法治意识的意义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办事的必要性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本课小结本课小测1. “我都告诉你了!行车一步就算酒驾!”面对酒后驾驶的父亲,6岁儿子的话堪称教科书式的劝告。父亲最终因酒后驾驶被处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酒驾父亲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②要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③我国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比成年人强④儿子没有做到尊重父亲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C本课小测2. 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②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③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④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D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至12岁,明确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国家权力机关推进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④青少年要增强自控能力,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4.一对夫妇因盗窃双双被判刑,人民法院决定对二人适用错时(错开时间)执行刑罚,以解决其未成年子女无人监护的实际困难。该案例体现的道理有①法律责任的承担可以因人而异②向弱者倾斜是法律的基本特征③我国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④远离犯罪, 需要自觉遵纪守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收获共享与法同行,让法律至上成为一种信仰与法同行,让依法办事成为一种习惯与法同行,让贡献力量成为一种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