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简谱)五年级 上册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的一首欣赏曲目,《森林狂想曲》这首曲子选自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本课选取的这一首是其中最好听和最有名的一首;这首欣赏曲目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乐曲有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及中间穿插了实地录制的“音效”,让人在轻快的乐曲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三个乐段分别用钢琴、笛子、小提琴、吉他轮流演奏,A段主题旋律贯穿其中,首尾呼应,乐曲完整清新,充满梦幻的原始森林尽显眼前。教学方式:听赏、情景模拟、模拟演奏、肢体律动等方式进行本节课的欣赏。媒体选择:教学课件、音频视频的选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听辨乐器,知道什么是音效。2、能力目标:能用打击乐器配合教师模拟音效简单演奏,了解乐曲结构,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创造力、模仿力及节奏感;熟悉乐曲主题旋律,能富有表情的表演乐曲情景;3、情感目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分角色表演模拟情景,能分析音乐的曲式结构。教学难点:能够感受音乐情绪,意境,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方法:听赏法、对比法、参与体验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首先,请大家起立,跟着老师一起随着优美的音乐,放松一下吧。(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片段,提示学生深呼吸,吐气),音乐起,教师带学生律动开始。二、新课教学:教师:同学们,现在有什么感觉?刚才的音乐好听么?听完刚才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呢?(身体轻松、音乐自然、优美),在刚才乐曲里你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么?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森林狂想曲》,乐曲里有很多自然界动物的声音,他们被称之为“音效”(课件介绍音效及作者)。教师:下面同学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的音效,仔细听一听,你都听到了谁的声音?你能模仿它们的叫声么?风声:刷刷刷刷(X X X X ||)蛙声:呱呱呱呱( 0 X 0 X ||)鸟声:喳喳喳喳( X X 0 0 ||)(课件出示:让学生分组在节奏里模仿动物的叫声和风声。)教师:同学们,表现的棒极了,下面跟老师一起走进这首乐曲,首先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下乐曲中的A段主题,它是全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主题。出示A段主题的曲谱:(播放 A段主题的旋律)教师:同学们,听完A段主题的旋律,你有什么感受呢?(乐曲欢快、清新,给人愉悦的体验,好像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们在快乐跳舞)教师:同学们,这么好听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哼唱一下吧?请大家跟着老师,和着钢琴,一起学唱一下这段旋律。(学唱两遍,模仿风声为A段主题伴奏)教师:辨一辨,给出三段A主题旋律,请学生们辨别区别。教师:三段旋律相同,但是主奏乐器不同。(分别介绍三种乐器,不同的乐器表现相同的A段主题旋律,丰富了听觉效果,不同的乐器更像在模拟一个个不同的小动物形象,让我们耳目一新)教师:这首乐曲除了反复出现的A短,还有特别好听的B段和C段主题,让我们先一起去认识一下B段主题吧!出示:B段主题旋律,出示谱例。让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唱一下B段主题旋律吧?老师弹伴奏演唱B段主题旋律,请你来模仿青蛙的叫声为这段旋律伴奏吧。教师:乐曲中的C段旋律也非常的好听,下面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C段主题旋律。聆听C段主题旋律.感知,聆听A、B、C段旋律,体会速度上与A、B段的区别(AB快,C段中速)教师:听力大考验,老师播放几段不同的旋律,可以是不同乐器演奏的不同的三段主题旋律,学生判断三段旋律的区别。教师:同学们分辨的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聆听全曲,你能试着填空么?(出示听辨主题填空)教师:多么优美的乐曲啊?忍不住想画出音乐里的绿树红花。孩子们,一起跟着老师,伴着优美的乐曲,我们来绘出绿树红花吧?(画出旋律线,贴上小动物们的卡片。)教师:孩子们,优秀的音乐作品离不开优秀的作曲家和幕后工作者,是他们的智慧和辛勤创作带给了我们听觉的享受,下面老师带来了这首乐曲的主创,吴金黛女士关于这首乐曲简介的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总结下课。(孩子们,音乐是美的依托,是美的享受,期待下节课的音乐之旅,同学们,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