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的特点。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2.结合实例,会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教材22页图2-1-1及文字材料。提出问题:图示建筑材料分别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类?引出话题:各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学生发言:略。教师归纳小结:地球表面,岩石无处不在,它是人类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类。组织学生读教材中22—24页相关材料,课件展示梳理归纳教材内容如下:一、岩石圈的组成1.组成:地壳+软流层以上2.三类岩石的成因与特点类型 形成 特点 用途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成的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方法技巧] 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 (1)一般情况下,岩石是上覆为新。就沉积岩而言,形成越早,埋藏越深,年龄越老;越向表层形成越晚,年龄越新。如下图中岩层①位于岩层③之上,则岩层①比岩层③后形成。(2)侵入在后。侵入型的岩石一定形成于其他岩石之后。如图中岩层②和岩层⑤都为侵入性岩石,且都在岩层①中有分布,所以形成都晚于岩层①。岩层③与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岩层④,故岩层④形成晚于岩层②。[思考] 旅游者常会在长白山天池附近见到一种当地人称的“浮石”,此种岩石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请问这种岩石是哪种岩石,它是如何形成的?提示: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课件出示图文资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25至26页及图2-1-7,完成两项任务:(1)认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简图中软流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位置及各箭头的含义。(2)让同学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简图,并用展台展示几位同学的成果点评。教师小结,课件展示,梳理归纳教材内容如下: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含义: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循环过程(1)岩石类型: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2)地质作用:a上升冷却凝固,b、c外力作用,d变质作用,e重熔再生。3.物质循环的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自然的环境。[思考] 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都可以直接实现吗?提示:物质循环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来,沉积岩可以由岩浆岩和变质岩直接转化而来,变质岩也可以由岩浆岩和沉积岩直接转化而来。岩浆岩可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不可直接转化为岩浆岩。4.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三个突破口①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③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2)两个技巧①被三个箭头所指的肯定是岩浆。②只被一个箭头所指的肯定是岩浆岩。5.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变式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包括地质循环和岩石的相互转化,结合起来可用下图表示:依据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可总结基本规律如下表:序号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④ 各类岩石 高温熔化 岩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