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全民守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全民守法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前提
关键
保障
全民守法
基础
人大
政府
法院、检察院
公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4 全民守法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二、推进全民守法
目录
CONTENTS
法治之窗
思考:从以上观点中能否概括出“全民守法”的应有之义?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孟子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
——亚里士多德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什么是全民守法。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全民守法的内涵: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 全民守法的原因(重要性)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热点扫描 两高报告强调依法治理“网暴”!
3、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面对屡禁不止的网暴事件,各大媒体和平台应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严格实行实名制,确保言论发表者身份有源可寻、一查就准,针对造成恶劣影响的,应严格落实惩罚力度,全面树牢法律红线。
②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欺诈、色情低俗、花钱删帖等网络乱系,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侵害了公众合法权益。尤其不少所谓的“大v”、或这“火火”、那“火火”们,利用网络谣言伤人、伤社会,一些网络造谣、传谣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甚大,不仅严重侵害公民权益、扰乱公共秩序,还会导致群体性事件。特别是那些色情低俗、诈骗谣言,更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言论自由”不等于口无遮拦。 让网络“实起来”,不能只是口头说说,网民首先要从讲真话、讲实话开始。说真话、讲实话,跟信口雌黄、妄自忖度有本质区别。若没有掌握实情,听他人误导,就盲信误传,极有可能谬论流传,最终让个人诚信大打折扣。讲真话、讲实话,要遵循公序良俗,切忌口不择言。否则,真话、实话有时是“忠言逆耳,却不利于行”,不得人心。
③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和解 指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可以自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
调解 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调解有两种方式:一是向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调解所形成的调解协议书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仲裁 指当事人根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关进行裁决并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诉讼 指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对纠纷依法予以处理。这是解决纠纷的最常见方式。生效的判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
二、推进全民守法
①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如何推进全民守法?(措施)
②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这里说的不是"遵法守法",而是"尊法守法",一字之差,但含义有很大的差别。遵法守法,顾名思义就是公民在遇事时须遵守法律,"遵法守法"可以是被动性,也可以是主动性的。但总体上它是一种社会倡导的行为准则,是伦理学上所讲的一种"他律",而"尊法守法"则是源于尊重法律的基本价值观和一种内心的崇尚坚守,进而在生活中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它是一种"自律",当然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③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知识拓展: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
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般道德。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①法律和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规范。
②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③二者是不同层面的规范,没有可比性,不能说哪个更重要。
④只有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德治和法治是什么关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建设全民守法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没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总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关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前提
关键
保障
基础
总结: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
1、总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宪法角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3、中国共产党角度: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4、立法机关角度: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行政机关角度: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司法机关角度: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7、公民角度: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推动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
一. 全民守法的内涵
二. 推进全民守法
内涵
原因
具体要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投身依法治国的实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