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3. 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并分析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分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掌握本节知识点。2.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南北方人民的智慧。2.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1.南北方的分界线。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三、教学难点形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的原因。教法: 启发式教学教具: 地图册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说说它们的产地(结合教材,出示塑料水果模型,哪些产自南方?哪些产自北方?二、 讲授新课1、 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5“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① 找出主要山脉、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并思考南北方地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南方地区:丘陵广布:平原面积相对较小。② 找出主要河流、湖泊,说说南北方地区河流、水量的特点,分析南北方水资源的差异。教师小结:北方地区:湖泊少,年降水小于800毫米,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湖泊多,年降水大雨800毫米,水资源丰富。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 南北方地区所占的面积、人口比说明什么问题?(南方和北方都是我国的人口稠密区)② 思考“黑土地”和“黄土地”分别指什么平原?(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③ 南方地区平原为什么形成肥沃的水稻土?(长期种植水稻)列表比较:面积 人口 气候 年降水 地形 土壤北方地区 20﹪ 40% 温带季风 400—800毫米 平原 黑土、黄土南方地区 25% 55%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大于800毫米 丘陵、平原 红壤、水稻土教师小结:(承转) 以上所学我们知道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南北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受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南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方式、物产等方面会有哪些差异呢?2、 南北方地区生产活动的差异指导学生读图5.6和5.7,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表格。① 思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及原因(南方:水田,原因是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旱地,原因是水资源短缺)② 说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北方:小麦、花生;南方:水稻、油菜)③ 说出我国南方与北方矿产资源分布的差异(南方:水、有色金属;北方:煤、石油)列表对比:耕作类型 农作物分布 水果 矿产北方地区 旱地 小麦、玉米 苹果、雪梨 石油、煤南方地区 水田 水稻、油菜 柑橘、荔枝 水、有色金属3、 南北方地区生活文化的差异利用教材中的景观图(民居邮票的活动),分组合作:① 按教室的座位分组讨论,发现地理问题。② 请各组的代表将结果公布。③ 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指正和补充。这样让学生领悟到民居风格是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4、:请学生谈谈各地的传统服饰(西藏的藏袍,内蒙古人的羊毛衫和皮衣)饮食习惯(南方喜欢吃米饭,北方喜欢吃面食) 民俗风情(傣族的波水节,汉族的端午节)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活动:把学生分组,找出代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三、 总结 通过这一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尤其重要的是认识是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四、 课后练习1、 北方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 )A、800毫米以上 B、400-800毫米之间 C、200-400毫米之间 D、200毫米以下2、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以( )著称。A、黑土地 B、黄土地 C、水稻土 D、红壤3、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区,被称为“祖国绿色宝库”的是( )A、横断山区林区 B、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林区 C、东南丘陵林区 D、“三北”防护林4、下列地理事物与南方地区有关的是( )A、“黑土地”和“黄土地” B、“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 C、“聚宝盆”和“世界屋脊” D、“沙漠之洲”和“塞上江南”5、南方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 )A、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B、草场资源和风能 C、石油、煤炭和铁矿 D、太阳能、水能、地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