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 (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 (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不变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根本目的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方式、政策、理论及其历史条件
壹 经济之变
国家干预、国际组织
科技发展
贰 社会之变
社会结构、福利国家
社会运动
时空定位:20世纪下半叶,美、英、法、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
探究一、简述美国二战后到70年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经济指导思想的变化。
阶段 经济发展状况 原因 经济思想 总统
二战结束至70年代初期 第二个黄金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凯恩斯主义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
20世纪70年代 滞胀 直接原因:中东国家提高石油价格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尼克松、福特、卡特
20世纪80年代 缓慢复苏 克林顿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里根
20世纪90年代 再度繁荣 克林顿
2007年 金融危机 大规模经济刺激,提振实体经济 奥巴马
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经济之变
国家干预
国际组织
科技发展
内部的政府调节机制——国家干预的增加
◆为什么?
自由放任
新政
钢铁洪流
凯恩斯
冯·诺依曼
罗斯福新政的实践经验
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大危机与二战的教训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是根本原因
凯恩斯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是什么?
美国对原子能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英国国有企业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左右;1955年日本出台第一个长期发展经济的计划《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意大利为钢铁及石油工业的投资提供补贴。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公共开支
国有企业
制定计划
经济杠杆
◆怎么样?
内部的政府调节机制——国家干预的增加
加强国家干预
第二个“黄金时期”
减少国家干预
项目\年代 1950-1973 1974-1982
生产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削减福利开支,
出现“混合经济”
◆怎么样?
内部的政府调节机制——国家干预的增加
“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统治着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
——撒切尔夫人
“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影响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或人民权力之间的区别” ——里根
调整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并在一定阶段内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仅仅是统治手段和方法的调整,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基本矛盾等都没有改变,也就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
(2020·海南高考·18)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
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C
探究二、从“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大支柱”三个角度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一个中心:以美国为中心。
两大体系:在金融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国际贸易方面: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外部的国际协调机制—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
经济危机-以邻为壑-矛盾加深-引发战争-国际协调-建立体系-有序化
贸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汇率
投资
世界贸易体系
短危急
长发贫
自由化
规范化
(2020.7·浙江高考·23·改编)1929年,资本主义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翌年美国提高近900种商品关税。随之,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国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为避免新的贸易壁垒,二战后各国开始协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与程序。此即
A.《布雷顿森林协议》 B.《波兹坦公告》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财政部助理怀特(左)与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在布雷顿会议前曾发生激烈争论,史称“凯恩斯与怀特之争”,结果?
对世界:稳定、恢复、促进。
对美国:建立、确立、扩张。
关于美元霸权——从黄金到石油
基辛格
特里芬难题
生产力新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原子能
空间技术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使资本主义有能力对其社会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2021·山东高考·14)1952 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A
出身犹太中产阶级家庭的鲍勃·迪伦
社会之变
社会结构
福利国家
社会运动
电影《守望者》模仿著名历史照片《枪炮与鲜花》,事件是肯特州立大学惨案,当时学生游行反对越战
就业 人口 年份 美国
农业 1950年 12.2%
1990年 2.8%
工业 1950年 34.7%
1990年 25.8%
服务业 1950年 48.9%
1990年 71.4%
科技——生产力——社会结构变革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中间阶层”增加
探究三、说明福利国家的含义及实质,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1)含义:是指国家保障个人和家庭经济安全的政策。
(2)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有法律保障。
(3)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演变:
①罗斯福新政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1948年,英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
③二战后到经济“滞涨”以前,“福利国家”制度日益完备。
④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缩减福利开支,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5)评价:①积极: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②消极: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福利国家
据2015年10月《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每个星期为99.75欧元救济金,大约1000元人民币)。
令人惊讶的是,“超级懒虫”提尔里日前竟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F》,披露他的“懒虫秘诀”。此书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引发争议。
广、多、法
加大、降低
社会运动
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学生反对侵越战争
特点:类型多样,参与阶层广泛;规模大;取得了一定成就,影响深远。
国家干预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
社会矛盾
国际战争
战后衰退
生产相对过剩
国家调控
缺乏协调
建立体系
改善经济
科技带动
贫富差距
失业现象
社会福利
第三产业
经济秩序的规范化
科技技术的信息化
社会保障的扩大化
社会结构的层次化

不变
社会运动的多样化
反思的睿智
创新的力量
不变的实质



1929
经济大危机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由放任 政策
1945
二战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1933年
19世纪晚期
自 由 主 义
重 商 主 义
凯 恩 斯 主义
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度
自由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
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
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
商业资本主义
生产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经济政策
经济思想
分 散 走 向 整 体
贸易保护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世界联系
冷战
两极格局
经 济 全 球 化
总结: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
国家调控新手段
科学技术新发展
社会结构新变化
社会福利新改革
社会运动新进程
国家干预要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
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关注民生,公平高效解决社会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本课小结
今日作业:第19课选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