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
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我们在认识到了许多物质的燃烧现象,试归纳:
燃烧事例 燃烧现象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烧杯壁有水珠
共同点 发光、放热、化学变化
燃烧反应的的特征可归纳为: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一、燃烧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发生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探究:
探究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观察燃烧情况
探究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倒扣烧杯罩住,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3:同时点燃一支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看哪个易燃烧,观察现象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具有助燃性的物质);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
观察与思考
实验:烧不坏的手绢
实验过程:将2体积的95%的酒精与1体积的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
实验现象: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
实验解释:酒精的着火点比棉布要低得多,因此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在棉布表面的酒精迅速燃烧起来,而酒精液体中含有大量的水,燃烧过程中,水吸收放出的热量而蒸发,使棉布始终不能达到着火点,因此棉布就不能真正的燃烧起来。
利用所给仪器用品,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熄灭燃烧的蜡烛呢?(烧杯、胶头滴管、水、石棉网、沙子、剪刀等)并思考你所采用的方法,应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灭火的方法有三种 :
(1)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
(2)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冷却可燃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绝。
交流与讨论:
假若我们遇到火情时,你都能采取哪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成功的自救呢?
小结: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
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物质具有可燃性 → 隔离可燃物
与氧气充分接触 → 隔绝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 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满足一个条件即可灭火)
练习与实践: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密度小
D.纸比煤着火点低
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3.今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
B.用高压水枪喷水
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D.设置防火隔离带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达到着火点
B.无水酒精是液态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无水酒精挥发快
5、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曹军的木船是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1、 家庭趣味实验——“纸锅”烧水,并解释原理。
2、 查一查学校、你家的住宅区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映—燃烧
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
(2)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冷却可燃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绝。
PAGE
3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