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溶解度曲线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微课堂)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溶解度曲线图

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溶解度曲线图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是NaCl、MgSO4、K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KCl溶液
 
B.
将80℃不饱和的MgSO4溶液降温至40℃,一定能得到其饱和溶液
 
C.
40℃时MgSO4的溶解度比NaCl小
 
D.
将80℃含有少量NaCl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得到KCl晶体
 
2.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C.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
t2℃时,将5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克
3.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B.
t1℃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t2℃时将7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70g溶液
 
D.
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4.根据如图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可能等于氯化钠
 
B.
温度越高,氯化钠的溶解度越小
 
C.
10℃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20℃,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
30℃时,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得到饱和溶液
 
5.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的溶解度
 
B.
t2℃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C.
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
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g.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物质都是易溶物
 
B.
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甲、乙的混合物
 
C.
甲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至10℃后仍然饱和
 
D.
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
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C.
升高温度可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t℃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0.由图可知,从0℃升温到50℃,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如图是a、b、c(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8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a<b<c
 
B.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C.
t℃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2.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
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
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
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分别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溶液都仍为饱和溶液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
 
C.
两溶液的质量:甲<乙
D.
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4.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
 
C.
t3℃时,X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
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等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b物质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C.
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b比a多
15.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16.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 _________ .
(2)50℃时,乙的溶解度为 _________ .
(3)60℃时,将甲、乙、丙的固体各40g分别加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__ .
(4)影响KNO3溶解度的因素是 _________ .
A.温度
B.压强
C.水的质量.
17.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和硫酸锂在0℃时的溶解度是 _________ g;
(2)在20℃时,P点表示硝酸锂的 _________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将硝酸锂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 _________ .
(3)将硝酸锂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20℃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的是 _________ .
 
18.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_________ (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_________ (填“甲”或“乙”)物质;
(3)t2℃时,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_________ 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此图完成下列问题:
(1)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把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30℃降温到20℃,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_________ 物质的溶液.
2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m点表示的意义: _________ .
(2)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精确到0.1%).
(3)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的方法 _________ .
21.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 _________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_________ .
(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
(5)t3℃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_________ .
2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 ;
(2)t2℃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_________ (填一种);
(3)小明同学欲在t1℃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_________ .
23.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 _________ (填“甲”或“乙”).
(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 .
(3)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
A、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24.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_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__ ;在t2℃时,A的溶解度 _________ B的溶解度(填“>”、“<”或“=”).
(2)将一杯接近饱和的A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 .
(3)若t2℃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 _________ B(填“>”、“<”或“=”).
 
25.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填写序号,下同).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_________ 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 .
(4)如图(2)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t1℃到t2℃之间时,a、b能否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____ .
②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如图所示是甲、乙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 .
(2)青海盐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 _________ (填“甲”或“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3)欲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 (答一种即可).
(4)等质量的甲、乙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的质量 _________ (填“>”、“<”或“=”)乙溶液的质量.
27.(2012?防城港)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 .
(2) _________ ℃时,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M点表示t3℃时a物质的 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在t4℃时,含有a和c物质的饱和溶液,要有a晶体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
 
2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 _________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在一定温度下,当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甲时,通过 _________ 提纯乙.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_________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29.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其原因是 _________ .
(2)t2℃时,60gA溶于100g水,所得溶液(填“是”或“不是”) _________ 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 .
(3)分别将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温度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_________ 的饱和溶液.
 
30.(2012?赤峰)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_________ g.
(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 .
(3)将40℃时的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写一张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 .
(5)甲的热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 _________ 法(填“冷却结晶”或“蒸发结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D 2.C 3.B 4.D 5.B 6.B 7.D 8.B 9.A 10.C 11.C 12.D 
13.C 14.C 15.C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16.(2012?重庆)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 甲 .
(2)50℃时,乙的溶解度为 40g .
(3)60℃时,将甲、乙、丙的固体各4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丙 .
(4)影响KNO3溶解度的因素是 A .
A.温度
B.压强
C.水的质量. 
17.(2012?肇庆)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和硫酸锂在0℃时的溶解度是 36 g;
(2)在20℃时,P点表示硝酸锂的 不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将硝酸锂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 蒸发结晶法 .
(3)将硝酸锂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20℃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的是 硝酸锂饱和溶液 .
18.(2012?营口)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 (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甲 (填“甲”或“乙”)物质;
(3)t2℃时,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加入甲物质(或蒸发水) 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9.(2012?遂宁)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此图完成下列问题:
(1)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把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30℃降温到20℃,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C 物质的溶液.
20.(2012?黔西南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m点表示的意义: t℃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6%  (精确到0.1%).
(3)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的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
21.(2012?南宁)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 t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B .
(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降低 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 t1℃<t<t2℃ .
(5)t3℃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C . 
22.(2012?淮安)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2)t2℃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降温(或加水) (填一种);
(3)小明同学欲在t1℃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不能成功 . 
23.(2012?呼和浩特)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 甲 (填“甲”或“乙”).
(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t1℃时,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同 .
(3)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填字母).
A、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24.(2012?红河州)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在t2℃时,A的溶解度 > B的溶解度(填“>”、“<”或“=”).
(2)将一杯接近饱和的A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
(3)若t2℃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 > B(填“>”、“<”或“=”).
25.(2012?港北区)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C>A (填写序号,下同).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65 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B>C>A .
(4)如图(2)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t1℃到t2℃之间时,a、b能否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不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在t1℃到t2℃之间,AB的溶解度不相等 .
②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2012?抚顺)如图所示是甲、乙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t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 .
(2)青海盐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 甲 (填“甲”或“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3)欲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加固体甲(合理均可) (答一种即可).
(4)等质量的甲、乙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的质量 < (填“>”、“<”或“=”)乙溶液的质量.
27.(2012?防城港)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c<b<a .
(2) t2 ℃时,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M点表示t3℃时a物质的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在t4℃时,含有a和c物质的饱和溶液,要有a晶体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28.(2012?鄂尔多斯)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在一定温度下,当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甲时,通过 蒸发结晶 提纯乙.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29.(2012?大连)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其原因是 该温度下A和B的溶解度相等 .
(2)t2℃时,60gA溶于100g水,所得溶液(填“是”或“不是”) 是 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3.3% .
(3)分别将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温度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B 的饱和溶液. 
30.(2012?赤峰)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10 g.
(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10 .
(3)将40℃时的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入溶剂水 (写一张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相等 .
(5)甲的热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 冷却结晶 法(填“冷却结晶”或“蒸发结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