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210(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210(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
政治、经济版块
1
1、联合国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发布报告称,受乌克兰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正面临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
考点链接: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战争的危害 当今世界的特点 影响发展的因素 和平的重要性。
2
2、教育部等三部门11日启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计划5年内组织引导300多万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入读职业院校,并帮助他们就业。
考点链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共同富裕 培养人才 改善民生 扩大就业
3
3、截至目前,我国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体保护状况良好。
考点链接:文化自信 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的作用。
社会、法律版块
4
4、近日,山东临沂沂蒙山区蓑衣传承人,用10天左右时间纯手工打造传统蓑衣,遮风又挡雨。大爷坚持20多年,只为手艺传承。
考点链接:传承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保护文化遗产。
5

5、近日,河南商丘一位收割机师傅免费帮老人收割小麦,老人追着车要给钱,收割机师傅坚决不收。网友点赞:人间处处是温暖。
考点链接:关爱他人的作用 关爱他人的要求 道德责任 传统美德 无私奉献。
原创题目
1.2021年12月6日,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找到儿时被拐的孙卓,并在深圳相认。当年拐卖孙卓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吴某龙已被检察院批捕,收养者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任何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殊行为规范
C.检察院批捕非法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D.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基础
2.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对于这一心理,需要我们( )
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②一味追求个性特色 ③接纳他人合理意见 ④具有挑战权威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根据国家“八五”普法要求,2022年度主题普法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普法宣传。下列活动与普法要求一致的是( )
①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 ②作“宪法在我心中”宣传板报
③组织开展“我是小法官”活动 ④举办“诵读经典”校园读书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这 ( )
①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需要 ②能够保障法院依法执政
③能够促进法律有效实施 ④是加强法治建设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2022年3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这说明( )
①未成年人不能珍惜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
③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④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中最重要的是网络保护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勇攀高峰 不断前行】
材料一: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在经过半年“出差”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刘洋顺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创造了多项“首次”。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首次完成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实验,首次实施快速返回。在轨飞行期间,3名航天员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
材料二:2022年4月12日,习主席在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讲话深情寄语航天人,“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要实现“航天梦”“中国梦”,我们始终要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神州十三号任务解锁多个“首次”的密码有哪些?(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写一篇简短的新闻述评。(4分)
(3)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怎样做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至少三个方面)(6分)
7.【汲取榜样力量 点燃青春激情】材料一:今年30岁的江梦南,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人,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为了让江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在莽山民族学校当老师父母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手语。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2011年江梦南以615分的成绩进入吉林大学的本科药学专业学习。硕士生阶段在吉林大学选择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作为研究方向。2018年8月28日,江梦南走进清华大学。2022年3月3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材料二:江梦南语录: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听不见也有听不见的好处,至少睡觉时不容易被吵醒。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在吉林大学选择研究方向时,我听从了吉林大学教授杨晓虹的建议,进入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这个更适合自己的领域。在清华,我继续致力于和药学有关的研究,这是我的理想。
1、材料一中江梦南的事迹传递着“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精神力量,正青春的我们要如何学会学习,做更好的自己?(6分)
2、江梦南历经千辛万苦,在梦想与奋斗的相互激荡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她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8分)
参考答案
ADBCC
6.1.①经济方面: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②政治方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③文化方面:我国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制度方面: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等等
(回答两点即可,两分一点,踩点4分)
2.①材料一“多个首次”的实现,材料二“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说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在轨飞行期间,3名宇航员完成了各项科学实验”“习主席深情寄语航天人”“设立国家航天日”说明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创新;
③ 从材料一的“航天梦”到材料二的“中国梦”,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④两则材料共同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等。
(述评包含两个要点即可,述与评各占一半分,只述不评或者只评不述均不得分,其余言之成理也可以。4分)
3.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
③加强团结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④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
7、(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方式。(3分,答对1点计1分)
(2)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3分,答对4点计3分)
2、(1)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2分)
(2)做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正确对待挫折,不向命运屈服,自强不息。(2分)
(3)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挖掘生命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让生命有意义。(2分)
(4)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