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节 地形地势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2)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3)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山区的优势和劣势。(4)了解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在地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中国地形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难点: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三、教学过程设计㈠课前回顾:五种地形类型是?明确:明确地球陆地表面的5种基本形态。(2)让学生明确地势的概念。导入: 播放“歌曲大河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向东流,这跟什么有关?板书标题:地形地势特征设计意图:通过歌词引发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从而自然得出结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学精讲1:地势西高东低(1)完成P23读图1、2,归纳我国的地势特征;(2)参照各阶梯景观图片,说说各级阶梯的特点。明确:(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2)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大致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一级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从第一阶梯向北、向东,海拔迅速下降到2000—1000米,为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二阶梯以东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为第三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 平均海拔 地形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山地、高原第二级阶梯 2000—1000米 高原、盆地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学生讨论要求:让学生讨论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能、交通的影响。明确: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一方面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另一方面使得我国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水上交通。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四、当堂训练1、背诵:(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势 平均海拔 地形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山地、高原第二级阶梯 2000—1000米 高原、盆地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2)地势的影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对河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使得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地势对水能的影响: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的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2、完成新地理同步练习要点扫描1—3题、闯关热身1—3题五 、课后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地势西高东低带来哪些影响?六、板书设计 :地形地势特征一、地势1、地势特征:2、各级阶梯的特点: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七、作业布置八、教学反思本课的难点是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带来的影响,因为这部分内容只有文字叙述没有相关图片,这就要求学生有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能力要求层次较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从直观方面入手,利用图片分析引导,举例论证,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