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211(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211(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
政治、经济版块
1
1、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在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强调,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我们一定会不惜一战、不惜代价。
考点链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
2、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5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考点链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发展理念
3
3、人社部近日公布数据,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有545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考点链接:关注人民就业;共享发展理念;关注民生,解决重要矛盾。
社会、法律版块
4
4、12日,唐山打人案件陈继志等9名犯罪嫌疑人已由廊坊市公安局广阳分局执行逮捕。唐山市12日起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将严打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违法行为。
考点链接:维护正义;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法律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5

5、山东德州高速路一车辆失火,路过的马成立、孙伟等4人徒手破窗,将受伤司机救出并转移。
考点链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关爱他人;亲社会行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这表明( )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第六十条 全社会应当增强噪声污染防治意识,自觉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排放,积极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活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噪声污染防治氛围,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①保护环境是公民的权利
②公民只有先履行义务之后才能享有权利
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实施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④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对此,正值青春的我们应 ( )
①努力提升素质,掩饰自身缺点
②珍惜美好时光,把握成长机遇
③积极开拓进取,发扬实干精神
④锻炼个性品质,磨砺坚强意志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2022年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_________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这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 )
“华能一号” B. “华龙一号” C. “天勤一号” D. “奋斗者号”
4.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首次专门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聚焦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大力培育养老产业。让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文化等各方面享有高质量的服务。该规划的出台( )
改变了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增进民生福祉
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和完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解决了社会主要矛盾,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5.教育部决定2022年深入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活动要求,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健康知识,合理营养膳食,推进急救教育等。对于学生而育,此举( )
①有力加强了校园卫生环境治理 ②能增强学生自救自护意识
③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④有利于学生学会珍视生命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为深入推进全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下列应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是( )
A. 直接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 B. 公开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
C. 对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提起公诉 D. 加强对相关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
7.热点一:2021年12月4日是第8个国家宪法日,将迎来第4个“宪法宣传周”。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下发《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的通知》,确定11月29日(周一)至12月5日(周日)为“宪法宣传周”。
热点二: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在中南海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监誓。国务院近期任命的27个部门和单位的32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有何依据?
(2)宪法宣誓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
(3)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的设立有何意义?
(4)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8.“养而不教者有之,教而无方者有之,生而不养者亦有之。”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家长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然而,作为人生第一任老师,相当多的家长并不太懂教育,甚至习惯了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为家庭教育确立了法律地位,积极回应了社会对家庭教育的现实关切,将有效地促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回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过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哪一要求?
(2)为什么要把家庭教育从“家事”升级为“国事”?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说明。
(3)有人认为,我国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就能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请你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评析。(6分)
9.时政评析:
【 材料一 】:为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2020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规定完善金融科技标准规则体系……平台企业要提供技术措施,保障老年人网上支付安全。
2021年11月18日,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
(1)请从法治精神的角度评析时政热点材料。
【材料二】从刑事拘留罗某平等“大V”,有力遏制网上错误价值观的传播势头;从治理“饭圈”乱象,到开展文娱倾城综合治理,持续加大网络生态治理力度;从出台网络游戏防沉迷新规,到整治问题直播平台一场集中整治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的阻击战、攻坚战迅速打响,让主旋律、正能量在网络空间更加昂扬。
(2)请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评析时政热点材料 。
10.材料一:2020年,一批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相继修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都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
材料二: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根据规划,法治国家建设总目标是,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到下列问题:
(1)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我国为什么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3)我们青少年能为法治国家建设做些什么
11.2021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落实年。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17件, 修改法律 26 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 11 件,现行有效法律从去年年底的 274 件增至 291 件。一年来,我国的立法节奏“又快又好”,例如:制定监察官法,为正确行使监察权提供法律保障;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法律保障;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作出规范……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以“良法”促进“善治”的?
参考答案
DDBCDD
7.(1)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有何依据?
①国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②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③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④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宪法宣誓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② 有助于树立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有助于在全社会传播宪法理念,树立法治信仰。④有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其忠于和维护宪法。
(3)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的设立有何意义?
有利于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等。
(4)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或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8.(1)《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过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哪一要求?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科学立法
(2)为什么要把家庭教育从“家事”升级为“国事”?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说明。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④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国家重视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3)有人认为,我国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就能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请你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评析。(6分)
此观点是错误的。(1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我国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但不能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3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多措并举,我国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2分)
9.(1)请从法治精神的角度评析时政热点材料。
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③良法反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④法治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⑤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材料二】从刑事拘留罗某平等“大V”,有力遏制网上错误价值观的传播势头;从治理“饭圈”乱象,到开展文娱倾城综合治理,持续加大网络生态治理力度;从出台网络游戏防沉迷新规,到整治问题直播平台一场集中整治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的阻击战、攻坚战迅速打响,让主旋律、正能量在网络空间更加昂扬。
(2)请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评析时政热点材料 。
① 可以有效遏制互联网低俗之风的蔓延,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能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 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10.(1)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我国为什么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正义的有效方式;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⑤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3)我们青少年能为法治国家建设做些什么
①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积极参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③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同破坏法治中国建设的言行作斗
1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以“良法”促进“善治”的?
①“良法”与“善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③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④其中“科学立法”是重中之重,为“良法善治”夯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