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文地理上下册复习提纲一、某地区地理位置的描述:①经纬度位置:可以从经纬度范围(可以用“中间线法”来比较准确地确定某地的经纬度。)、纬度带、温度带、半球位置等角度来描述。②相对位置:可以从海陆位置(相对于某大洋、河流、大洲、国家、山脉等附近重要地理事物的方位)来描述;也可以位于某地区的某个地理方位。二、分析某地的发展条件:方法小贴士一:各种产业需考虑的自然因素:①种植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光、热、水、土等方面去分析②畜牧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牧草生长的条件、水源等方面去分析③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城市分布等方面去分析④采矿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矿产资源分分布、运输条件、市场需求等方面去分析方法小贴士二:影响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1.有利的自然条件(光、热、水、土)(1)地形:属于什么平原(或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适合某种农作物种植。(2)气候:属于什么气候,降水如何,气温如何(气候特点)如属于季风气候的,还要写上雨热同期。(3)水文:临近水源,灌溉便利;或河网密布,水源充足等(4)光照:如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等。2.有利的人文条件(市、交、劳、科、政):如可以从市场、交通、劳动力数量、科技、国家政策、产业基础(历史原因)、品牌等方面去分析三、气候特征的描述——归纳气候特征:气候特征= 时间(季节) + 气温特点 + 降水特点1.分析气候差异或特征:①某地气温高或者低,气温年较差大或者小(要从图表数据得到结论);②降水总量怎么样,降水集中在哪些月份或季节。分析影响气候因素的方法: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亚洲(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4.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形成原因:①南北跨纬度广;②受冬季风的影响。5.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对我国的影响:①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繁殖、生长,使中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②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③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位置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位置: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7.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试分析其原因?①海拔低,气温高;②地形封闭,热量不容易散发;③离海远,受海洋影响小。8.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高山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③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9.为什么中国南方是“鱼米之乡”,而同纬度的西亚和北非等却是热带沙漠?①中国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气候影响较大,雨热同期;②西亚和北非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少,蒸发量大。四、地形地势特征描述:地形以···为主(五大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地势高低;地面起伏大还是小。(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地形地势的影响:有利影响:①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也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②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广大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草场、矿产、旅游资源。不利影响:①山区广大,使得我国耕地比重小。②山区广大,地形崎岖,使得交通不便。③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五、河流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多少等方面概括。2.河流的流向(水系形状):①自xx向xx流(放射状等);②山脉走向及地形地势特点,水往地处流,如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①江阔水深,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②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③支流众多,且南北分布,增加通航里程;④主要流经亚热带区域,无结冰期,四季通航;⑤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⑥便于与铁路、公路、运河、海运等其他运输方式实现联合运输。4.长江中游多洪涝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自然因素:①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②支流多,干流水量大;③中游河道弯曲;④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人为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缩小,对长江干流水位调节能力下降。措施:上游兴修水利,中游退耕还湖,裁弯取直,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大堤。5.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的原因①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②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且支流众多,水能丰富。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是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6.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7.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原因:黄河中游水土大量流失,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开封铁塔)。措施:上游兴修水利工程;中游黄土高原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大堤。河流对沿岸的影响①有利影响:提供水资源(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水产养殖,水能资源(发电),航运,农业灌溉用水,旅游等。②不利影响:水污染,洪涝等。六.农业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其限制因素:西北地区: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地区:农业类型是河谷农业,限制因素是热量。3.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青稞单产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②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考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①光照;②热量;③水分;④地形;⑤土壤。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运输;②市场需求量;③国家政策;④农业技术水平。七、人口、经济、城市分布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形成原因:①临近河流,水源充足;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2.台湾人口、工业中心和铁路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布特点:人口、工业中心沿海分布且西部多东部相对较少,铁路环岛绕行。原因:中东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平原面积较广。3.我国人口的政策: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问题 相应解决措施人口总量大,但增长势头明显减弱(数量角度) ①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不断完善生育政策人口素质大幅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上升空间(质量角度) ①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年龄结构角度)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根本对策)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对策);③加强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营造关爱老人的良好社会风气;④不断完善生育政策八、交通旅游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2.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意义:①困难:高寒、缺氧、冻土、生态环境脆弱。②意义:①加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回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藏族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苗族—— 贵州省。重要节日: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藏族 ——雪顿节;傣族 ——泼水节;高山族 ——丰收节;苗族 ——芦笙节;彝族—— 火把节。4.地形景观差异:①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风吹草低见牛羊”“牧民的天堂”,是我国第二大高原;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窑洞、腰鼓;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熔岩地貌,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②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土壤肥沃,被称为“紫色盆地”);③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黄土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④辽东丘陵(位于辽东半岛);山东丘陵(位于山东半岛);东南丘陵(我国面积最大的丘陵,“红土地”)九、资源、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方面综合题答题语言1.我国的资源状况及其影响①优势: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②资源问题及影响: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资源短缺,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间分布不均衡,导致资源区域性短缺,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应对我国资源问题的措施(1)基本国策是节约资源;(2)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部: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东部:①缓解能源短缺;②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3)开源与节流开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核能;节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解决措施:①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修水库。②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4.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海拔较高,空气较稀薄,光照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5.青藏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形成的原因:①水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且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②太阳能: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③地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6.当前的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7.我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举措国家角度: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②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③加强宣传教育;④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个人角度:①积极宣传环保 ,提高环保意识;②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③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如:做到爱护花木,植树种草;拒绝在街头和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少坐私家车,提倡骑自行车、公交出行或步行:选购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等环保商品等。8.有关PRED问题方面的知识梳理:基本国策:人口——计划生育;资源——节约资源;环境——环境保护;发展——对外开放等。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意识:节约意识;人均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法治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等。十、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密西疏。2.地势阶梯界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 1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类型 方向 影响 影响季节 中国季风源地 季风方向 性质(特点) 影响范围夏季风 海洋→大陆 暖热多雨 春夏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南以东的地区冬季风 大陆→海洋 寒冷干燥 秋冬 蒙古和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我国大部分(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海南外)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功劳(利)雨热同期 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 宝贵的水资源。适宜人们居住危害(弊)不稳定性 造成了洪水或干旱(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洪水;而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干旱。)夏季风强——南旱北涝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夏季风来早退迟——洪涝 夏季风来晚退早——干旱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与1月均温0℃等温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③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④旱作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界线;⑤水稻主产区与小麦主产区的分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5、大兴安岭也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①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②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③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⑤牧区与农耕区界线通过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