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水的净化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教材分析 水是大家所熟知的物质,水的知识的学习对研究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介绍了水的净化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对于生活中的过滤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本课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能正确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水进行净化的实验探究,认识净化水的各种方法与净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水净化的实验探究,感受一杯净水来之不易,进一步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感受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 过滤的操作过程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问引入新课(2分钟) 【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浑浊的河水,并思考水中含有什么?怎样除去水中的杂质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思考导入新课,引出净水的常用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实验操作等手段进一步介绍净水方法(40分钟) 【讲解】静置沉淀——较大的不溶杂质沉到水底。 吸附沉淀——加入絮凝剂(明矾),吸附沉降悬浮物质达到净水目的。 【观看】视频插入,介绍明矾吸附过程。(8分钟) 学生思考并记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提问】生活中沏茶水,茶叶与茶水通过什么隔开? 【讲解】过滤操作步骤及规则 【活动与探究】小组合作,准备仪器进行过滤操作。(17分钟)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听讲记录并动手操作。 联系生活即可回答。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探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若不按照规则操作结果将会如何?(8分钟) 学生思考并总结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通过水的净化,水看上去澄清了,但还能闻到异味,应如何处理? 联系生活,如果家里新装修,买了新家具我们通常会选择什么来除去异味呢?(2分钟) 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熟悉并了解活性炭的吸附性
【讲解】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液体中的臭味颜色等。(5分钟) 学生听教师讲解并记录 帮助学生理解活性炭吸附原理
课堂小结2分钟 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水的净化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操作。
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练习册《水的净化》一节课堂达标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净水的常用方法 (一)沉淀 静置沉淀——较大的不溶杂质沉到水底。 吸附沉淀——加入絮凝剂(明矾),吸附沉降悬浮物质达到净水目的。 (二)过滤 1、取水静置 2、加明矾吸附静置 3、过滤 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中要始终注意滤液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与引流的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下端,要与三层滤纸的那一边相接触;漏斗的下端与烧杯的内壁紧靠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 注意: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三) 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介绍了水的净化方法,能较好地把握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正确分析,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加强了小组合作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在讲活性炭吸附时,如能加入一段活性炭吸附的视频,学生应该会更容易理解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多于其他教师交流,充分备课,以便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