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发生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实验演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测定,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突破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教师可先讲解并演示一个实验,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后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实验用具:天平(10台)、烧杯(8个)、吸滤瓶、玻璃棒、小气球、石棉网、镊子、酒精灯、滴管、滤纸、火柴、砂纸、细砂等。
2.实验药品:白磷、铁丝、Cu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酚酞试液、蜡烛、盐酸、碳酸钠粉末、镁条等。
3.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材料的准备。
◆学生准备
预的使用方法、预习新课。
教学步骤(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陈述: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下面请大家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它们为什么是化学反应?
[生]书写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加以回答。
2.[师]提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了新的物质,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呢?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思考,愕然。
3.[师]提问: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
[生]产生学习动机。
4.[师]导入新课:大家在以前的学习中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没有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今天我们将从量的方面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
[生]听讲,进入课堂情景。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师]提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可能会存在哪几种关系呢
[生]回答(此处学生的回答只是设想):
(1)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2)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3)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4)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2.[师]陈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下面我们来观看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演示实验。首先,来了解一下该实验装置的不断优化过程,以及我们今天所采用的改进装置。
在实验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及其它变化; (2)实验中观察到的质量变化情况。
演示实验,边演示边讲解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情况,提示学生吸滤瓶在反应前后始终是密闭的,指导学生作记录。提问: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观看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结果,思考,回答:
(1)白磷燃烧,有浓厚的白烟生成;气球先鼓后瘪。
(2)反应后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的总质量相同。
3.[师]提问:刚才大家通过记录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现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其实质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五氧化二磷)的总质量,这个结论是否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 其它反应会是怎样的呢
[生]学生茫然,欲进一步探究问题。
4.[师]陈述:下面我们分小组实验,各小组分别做不同的实验,我们比较每组实验的结果。从第一个小组到第四个小组分别做以下实验:
①铁与CuSO4溶液反应;
②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
③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④NaOH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
(由于后三组实验均为两种液体混合实验,可采用优化实验方案)
实验要求:
(1)记录实验现象、反应前的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各小组成员根据实验方案共同拟定实验步骤,然后由一名同学演示,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给实验小组发放实验材料)
[生]分小组拟定实验方案,做实验。各小组成员记录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
(1)①组:铁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铁上覆盖着一层红色的物质(铜)。反应前烧杯、溶液、铁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烧杯以及烧杯中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
(2) ②组:实验现象是蓝色溶液中有沉淀物质生成,反应前的总重量和反应后的总质量也相同。
(3) ③组:实验现象是反应后有红褐色沉淀物质生成,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同。
(4) ④组:实验现象是反应后酚酞变红,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也相同。
5.[师]陈述:大家的实验结果都表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指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生]听讲,理解,记录。
三、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化学反应
1.[师]陈述:我们将要做的实验是①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实验和②镁条燃烧实验,现在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1)①实验产生了什么现象 是否与你的预测相同?
(2)②实验若测反应后生成的白色固体粉末(主要为氧化镁)的质量,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甚至恰好等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为什么?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回答:
(1)反应前后的质量不相等,与预测的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不相符合了。
(2)可能是忽略了氧气的质量、反应过程中有烟产生……。
2.[师]肯定学生们的回答,提问:
(1)请大家思考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实验,装置未密封,由于产生一部分气体,剩余物质总质量将会减少,导致天平失去平衡。若将装置密封,会出现什么结果
(2)观察实验5—2镁条燃烧的实验,如果在燃烧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密封,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得出:
(1)如果装置密封,由于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以及所有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均得到了称量,所以天平会平衡。
(2)天平会平衡,因为罩上罩后,使生成物能够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也使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能够称量到。
3.[师]小结:通过对有些化学反应若不密封的情况分析,大家应该更深入地认识到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可遗漏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一些表面上看似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细分析,肯定是未完全找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总质量。
[生]听讲,理解。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1.[师]提问: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呢 有没有不符合这一定律的呢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生]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师]指导学生以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为例,观看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Flash动画,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原子总数的变化情况,填写表格,并加以总结。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填写表格:
3.[师]提问:由上面的分析,如何来解释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师生共同]陈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而且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导致(宏观上)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与质量均未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会改变。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随堂检测
课内小结:谈谈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课外延伸
课后反思:质量守恒(准确的应是质能守恒)是自然界的一大基本客观规律,本节课是同学们第一次较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既充满强烈的学习兴趣,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有气体参与或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有部分同学未完全找准反应物或生成物,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故应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同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从该规律不断完善发展的背后,了解一些著名科学家成长的道路,可为自己前进发展指引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