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提升 重难知识突破一、我国的地理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典例1 读我国地理分界线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图中分界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B.乙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C.丙界线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D.丁界线以南以旱地为主2.沿线跨越三大阶梯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1题,观察图中的分界线可知,甲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A项正确;乙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项正确;丙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项正确;丁界线以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D项错误。第2题,图中丁界线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上,东段至太平洋沿岸,所以丁沿线跨越三大阶梯,故答案为D。【答案】 1.D 2.D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我国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经过。2.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3.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4.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8.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典例2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下图,回答1~3题。1.秦岭、淮河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 ( )A.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D.第三级阶梯2.下列数据中,可能为甲地正常年份1月平均气温的是 ( )A.5 ℃ B.8 ℃ C.-4 ℃ D.16 ℃3.正常年份,乙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B.水流量小C.无结冰期D.河流汛期晚,持续时间短【解析】第1题,秦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淮河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第2题,甲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正常年份1月平均气温低于0 ℃。第3题,乙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正常年份河流含沙量小、流量大、汛期早且持续时间长。【答案】 1.A 2.C 3.C三、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省区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甘肃东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典例3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 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确定这条分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④是 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①②③④四大地理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牧区主要分布在 。 (3)②地区和③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 (山脉)和C (河流)一线,该线是 和 (温度带)的分界线,还是 和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解析】图中①是青藏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西北地区。第(1)问,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A线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故确定这条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第(2)问,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3)问,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还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答案】 (1)青藏 地形 西北 400(2)②③ ①④(3)秦岭 淮河 亚热带 暖温带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