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亚洲-----世界第一大洲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课时:3一、教学内容分析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又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区域地理知识学习与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亚洲的海陆、纬度位置特征,可通过展示图片、学生的自学,得出规律,进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当然,在教学时,还要注意书中一些问题、活动的开展和知识点、阅读材料的运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了解世界、亚洲人口数量,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大洲。2.过程与方法:根据相关资料的特点,让学生展开发散思维,通过分析快速得出亚洲范围特点,并通过读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与周边大洲、大洋的关系;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地理习惯,既注重阅读地图及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及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经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这一节就简单多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启发式的引导学生看图,并学会从图中找出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气候、河流等内容。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能实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其中后者既是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让同学们观察课本第二页的图,认识一下亚洲的范围。(教师提几个我们熟悉的国家或者离我们近的国家,看学生能分辨是否是属于亚洲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准确的在地图上画出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的位置。然后回顾上学期知识点,完成读图题。教师:带领学生分辨出他们分别穿过亚洲的什么部位并带领学生仔细找出亚洲临近的大洋和大洲。 学生思考回答。 考察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然后展现亚洲的半球图,观察亚洲就半球位置来看处于哪个半球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答,即在地图上画出赤道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区分好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即可得出亚洲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教师:提问,从纬度位置看,以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为例,他们经过亚洲的什么部位。教师:回顾上学期知识点,赤道即零度纬线,北极圈即北纬66.5度,北回归线即23.5度。并在地图上画出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带领学生指出他们穿过亚洲的部位。教师:从海陆位置上看呢?亚洲四周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是什么?教师:带领学生指出PPT上亚洲周围的大洲大洋。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课本第三页的思考题。教师:总结并分析:1.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季风气候显著。 3.亚洲面积广阔,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所以亚洲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教师:回顾上学期知识点,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教师:通过认识了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那么请同学们按照分析亚洲的方法来分析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即完成课本第四页的活动题。教师:分析总结 1.半球位置: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北美洲南部,北极圈穿过北美洲的北部。 3海陆位置:北美洲位于美洲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教师:为什么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吗?教师:由于它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之最。 请同学们观察PPT上的亚洲,它从南到北横跨的纬度约九十度,是世界之最,所以亚洲是跨纬度最大的州,当中包含了热带,温带和寒带,所以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然后同学们再来观察下一张PPT,对照一下,哪个大洲的东西距离最长?教师:所以亚洲也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所以内部的大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临海地区则形成季风气候。 在地图中找一下亚洲最东,最西,最南和最北的地名,即课本上说的亚洲的四至。教师:亚洲这么大,为了方便人们研究,了解。根据亚洲的地理位置,将亚洲分为了六大地理单元。请同学们找出来是哪六个?教师:亚洲不仅表现在地大上,亚洲的人口也是世界之最。来一起看看PPT上的这几张图,并结合数据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教师:观察PPT上的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可以看到,虽然中国人口多,但是人均下来得到的GDP确实最少的,相反,像日本等人口少的国家,人均下来GDP都远远超过我国。 学生:观察后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亚洲。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培养读图能力培养总结分析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分析总结能力培养观察能力七、教学评价设计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但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讲解甚少。本节课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了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八、板书设计第六章 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一、雄踞东方的大洲:半球位置:主体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3、海陆位置: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4、对气候的影响。二.面积最大的大洲: 六大地理单元: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三、人口最多的大洲九.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理论性强,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且难度较大,而我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上参与意识较弱。我对这堂课的一些反思:1.备课不够细致。错认为学生读图能力应该很好,因此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时,指导得不够细致。2.时间安排不合理。我在学生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过程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后面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上显得有些紧凑,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询问,学生思考时间也在相应缩短。3.总结内容太快。由于之前时间花费过多,所以在总结时学生基本没有时间参与进来。4.课堂练习不全。归到底,还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练习不能展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