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6.2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6.2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 课 题 】第六章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课本上设置的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以亚洲各种地形分布的规律,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学会分析归纳大洲地形、地势的方法,并以此分析北美洲地形地势特征。
通过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归纳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
结合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等资料,对照亚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认识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总体上看,学习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描述北美洲地形特点”和“认识非洲的主要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是本节的拓展内容。从课程标准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亚洲,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亚洲地形”和“亚洲地形构成”饼状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通过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亚洲地形”和剖面图“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势特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地形地图归纳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扩大“洲”的研究范围,实现“洲”的知识迁移,即通过“活动”——“描述北美洲的地形特点”,“非洲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体现了分析案例、运用方法的教学思路。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较好的展现了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 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依据不同颜色表示的海拔高度判断亚洲不同区域的各种地形,地形判读已有学过,对各种地形特点熟悉的学生是能做到的,但是学生的整体基础较差,读图分析归纳能力不是很强,学生的空间读图判断能力也有待提高,读图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引导,所以要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运用课本上设置的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以亚洲各种地形分布的规律,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学会分析归纳大洲地形、地势的方法,并以此分析北美洲地形地势特征。
通过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归纳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
结合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等资料,对照亚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认识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所在大洲-------亚洲的学习,知道亚洲的世界之最等,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亚洲地形地势特点。通过对亚洲地形、地势的探究,掌握分析大洲地形、地势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地形、气候、水系特点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课本相关地图、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感受亚洲自然环境的壮美 。 多样的自然要素构成的亚洲的自然环境很美,但也说明其自然环境也是复杂多样的。 欣赏歌曲,并思考歌曲中描述的亚洲的丰富的内容有哪些? 山脉——高,雄伟, 大江大河——气势磅礴, 物产——丰富 环境——俊秀 人民——勤劳 …… 用歌曲引入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读图分析归纳 探究亚洲地形、地势特点:1、引导学生读“亚洲地形”图,认识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上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2、引导学生读“亚洲大陆沿30 N地形剖面”,并计算出最大高差。 3、提出问题:亚洲的地势特点? 4、让学生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归纳认识大洲地形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强化重点内容。 学生读P7“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根据颜色判断各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和所在位置及分布特点,归纳总结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亚洲大陆沿30 N地形剖面”图,找出同纬度的不同地形区,计算各地形区的相对海拔高度。 学生思考,回答。 分组活动。 让学生通过“亚洲地形图”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形。 通过“亚洲大陆沿30 N地形剖面”图横向对比海拔高度,理解亚洲的地势起伏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知识迁移 引导学生读P9“北美地形图”和“北美大陆沿40 N地形剖面”图 结合亚洲地形地势特征的归纳方法, “北美地形图”和“北美大陆沿40 N地形剖面”图,归纳总结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巩固学生对大洲自然环境研究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巩固 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突出重点 认真做相关练习,加深印象。 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小节 要求学生记住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结合图理解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强化理解。
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相关练习 认真完成练习 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