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主备人学情分析 在上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海陆分布、七大洲及四大洋知识,知道了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如何划分,但是由于经过一个月的寒假可能学生已经记忆模糊,得再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看图熟悉回顾,进行必要的过渡继续今天的新课。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教学重点 1. 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 利用地球仪和时区挂图讲解时区和日界线的知识。 3. 了解亚洲地形的特点。教学难点 利用地球仪和时区挂图讲解时区和日界线的知识。 了解亚洲地形的特点。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个人复备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1. 提问导入: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欧洲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大洲,学生对哪个洲了解比较多? 让学生说出他们所了解的亚洲和欧洲各方面的知识,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学习讨论回答。 查看学生对亚洲的大致认识 板书: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新课教学 2.指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学习本节的主要内容——亚洲的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3.指导学生分析位置应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分析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1)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2)分组讨论以上几个问题,加深对位置这部分知识的了解: ① 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亚洲所跨温度带。②根据经纬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 (3)根据地图说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 ①最北:81°N; 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4.教师小结: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板书: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探究1:小组师生交流:依据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一下欧洲的位置。【结合图6-1,完成教材P3活动】 探究2:小组师生交流 时区和区时: (24)数轴求时间法(见图示):将东时区的数值记为正数,西时区的数值记为 负数,0时区记为原点。归纳为“东 加 西 减 ” (5)国际日期变更线是指国际上规定大致以 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 减去 一天。 小结:船长发给两个孩子的出生日期证明不一样。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因此在东十二区出生的男孩子的出生日期是10月1日,在西十二区出生的女孩子的出生日期是9月30日。 (1)在图6-1中描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可见亚洲主要位于 东 (东、西)半球和 北 (南、北)半球。 (2)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 北极圈 (纬线)内,南部延伸到 赤道 (纬线)以南。可见亚洲跨 寒、温、热 三带。 (3)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东临 太平 洋,北临 北冰 洋,南临 印度 洋,西与 欧 洲相连(它们之间的界线是 乌拉尔 山脉、 乌拉尔 河、 大高加索 山脉和 土耳其 海峡),西南隔 苏伊士 运河与 非 洲为邻,东隔 白令 海峡与 北美 洲相望。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生自主完成: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 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 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1)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般从 纬度 位置和 海陆 位置两个方面来描述。 (2)欧洲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欧洲绝大部分位于 东 (东、西)半球,全部位于 北 (南、北)半球。②纬度位置:欧洲主要位于6°N~71°N,北部深入 北极圈 (纬线)内。③海陆位置:北临 北冰 洋,西临 大西 洋,南临 地中 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 非 洲相邻,东与 亚 洲相连。 (1)地方时是因 经度 而异的时刻。 (2)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 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跨 15 度。 (3)区时:每个时区 中央经线 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如:A.8月8日10点由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间为 8月7日10点 。 B.一个怀有双胞胎的母亲乘坐轮船自西向东航行,10月1日在东十二区出生一个男孩子后,船继续前进,到西十二区又出生一个女孩子,问:船长发给两个孩子的出生日期证明一样吗 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学生查找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学生表答及记录 总述本节课重点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基础巩固拓展】 2、完成地理助学读本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拓展】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A )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 D.北美洲 2.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D )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3.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 A ) A.地中海和红海B.太平洋和大西洋 C.地中海和里海 D.北冰洋和太平洋 4.亚洲东部濒临的大洋是( C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5.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中时区)举办。奥运会开幕式于当地时间27日20时12分举行,此时北京时间为 7月28日4时12分 。 学生独立完成板 书 设 计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洲名的由来 亚欧大陆 亚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4、欧洲的地理位置 二、亚洲的地形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教 学 反 思教学设计课题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主备人学情分析 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对亚洲的范围有较多的认识,再来一起学习亚洲的地形,学生有基础和兴趣,结合地图分析,让学生能自我展示。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2.学会总结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 3.利用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独立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4.掌握亚洲及欧洲的世界之最。教学重点 利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 利用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独立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个人复备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堂导入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同时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片)“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说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哪个方面 我们应该如何描述呢 生共同回顾五种陆地地形类型有哪些? 主要地形类型有:1、高原2、平原3、山地4、丘陵5、盆地 从歌曲中感悟,提起兴趣。新课教学 1.从图6-3看,亚洲 高原、山地约占总面积的 3/4;从图6-4看,亚洲平均海拔 950 米,是除 南极 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3.从图6-3中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阿尔泰山; 高原和山地主要分布在大陆的 中 部。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平原主要分布在大陆的 边缘 。 4.从图6-3中找出:日本群岛、马来群岛。 小结:亚洲地形特点 ①地形以 高原 、 山地 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 大 ,高低 悬殊 。 ③地势 中部 高, 四周 低。高原和山地主要分布在大陆的 中 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大陆的 边缘 。 ④亚洲大陆 东侧 和 东南侧 多岛弧。 探究:根据归纳亚洲地形特征的方法,小组师生交流欧洲的地形特征:【完成教材P5-6活动】 (1)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归纳 小结: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归纳:平均海拔、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2)观察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图(见课件),根据归纳亚洲地形特征的方法,小组师生交流欧洲的地形特征: (3)对比分析亚、欧两洲的主要地形差异: 2.亚洲有号称“世界屋脊”的世界最高的 青藏 高原,亚洲最大的平原是地势低平的 西西伯利亚 平原;有号称“地球之巅”的世界陆地的最高点是 珠穆朗玛峰 ,也有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死海 。 可见,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 为主,平均海拔 除南极洲以外最高 。 可见,亚洲地面起伏 大 ,高低 悬殊 。可见:亚洲的地势 中部 高, 四周 低。可见,亚洲大陆 东 侧和 东南 侧多岛弧。这里为火山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①地形以 平原 为主,世界上平均海拔最 低 的大洲( 340 米)。 ②地势低平,地面起伏 小 。 ③ 平原 分布在中部(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与东欧平原); 山地 分布在南北两侧(北面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面有 阿尔卑斯 山脉)。 特色地形: 冰川 地形广布。 亚洲欧洲平均 海拔平均海拔高,世界第二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相对 高度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平原呈波状起伏主要地 形类型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为主地形分 布特点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部高、四周低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读图认知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了解亚洲和欧洲,掌握了学习一个大洲的自然地理概况的基本过程,如何确定一个大洲的位置?如何说明一个大洲的地形特点? 同学们应该能举一反三,利用这些基本方法去分析了解其他大洲的自然地理概业布置 一、巩固完成练习: 二、助学读本 页 知识梳理和课后巩固、拓展延伸题 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 D )A.天山 B.阿尔卑斯山 C.昆仑山 D.珠穆朗玛峰 2有关亚洲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亚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 B.亚洲地面起伏平缓,以高原为主 C.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亚洲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3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是( C )A.里海湖面B.珠穆朗玛峰C.死海湖面D.太平洋面 4关于亚洲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A.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B.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但人口稀少C.亚洲最大的平原是我国的东北平原 D 平原是亚洲最主要的地形类型 5下列对地理之最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B.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C.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板 书 设 计三、亚洲的气候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 四、欧洲的气候 1、温带气候为主; 2、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五、亚洲和欧洲的河流 1)亚洲河流的特征: 2)欧洲河流的特征: 河流短小,多发源于南部山区,流入附近海洋; 河网密集,流量充沛; 河流的通航能力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教 学 反 思课题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主备人学情分析 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对亚洲的范围有较多的认识,又一起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对亚洲的气候学生有基础和兴趣,结合地图分析,让学生能自我展示。教学目标 1.能正确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地理能力。 2.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本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 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教学难点 1.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2.欧洲气候的特征及成因。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个人复备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堂导入 在寒假的时候,你远在莫斯科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同时邀请你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并且都建议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厚的衣服。你认为你的哪位朋友的建议是合理的 为什么 (在同学们的不同的解答中,导入新课) 学生畅所欲言 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新课教学 1.复习提问导入:①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划分?②说明亚洲的纬度范围。 ③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注意:这几个问题对解释亚洲气候的特点及成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2.亚洲的第一个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先让再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从纬度、地形等方面)。 小结:综上所述:亚洲气候具有 复杂多样性 特征。 3.亚洲气候的第二个特征——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 4. 亚洲气候的第三个特征——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教师指导读图, 5. 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可先从季风气候入手,学习季风的定义(因季节不同风向完全相反的风即季风),然后分析图 1—8,图 1—9,用比较法,比较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性质和对气候的影响. 6.指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总结学习气候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7.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要指导学生归纳出,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依据。 根据分析亚洲气候特征的方法,结合6-9图,小组师生交流下列问题: 我们了解了欧洲的气候类型,那么欧洲气候有哪些特征呢 2.根据P8活动中的资料,学会分析:欧洲气候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析地图回答问题, ①找出亚洲所有的气候类型。(请生说) ②亚洲缺少哪种气候类型? 答案:亚洲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面积 ,各地 距海 远近不同,加上 气流 和 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年降水量 差异 显著。由此可见亚洲气候 大陆性 特征显著。 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 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 海陆差异 特别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 季风 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由此可见亚洲 季风气候 显著。 欧洲的气候:学生分组讨论第 8 页活动第 1 题至第 6 题,采用分析亚洲 气候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了解欧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 1.说出分布于欧洲的气候类型名称: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 (1) 温 带气候类型为主; (2) 海洋性 特征显著; (3) 地中海气候 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典型。 (板书:六、亚洲气候的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2. 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9 (板书:七、欧洲的气候)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读图、分析地图的方法学习了1、亚欧两洲的气候特点, 3、气候受多方面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对一个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 2、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来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特点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比了解了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和不同特点。4、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联系所在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等综合考虑,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作业布置 一、巩固完成练习: 二、助学读本 页 知识梳理和课后巩固、拓展延伸题 一、课堂训练:1.亚洲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C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亚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 C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3.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B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与亚洲相比较,欧洲气候的显著特征是( A ) A.海洋性特征显著 B.大陆性特征显著 C.气温差别明显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