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年级 七年级 科目 地理 主备人课题 东南亚的位置与马六甲海峡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 分析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习重点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分析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学习难点 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知识链接 七大洲相关知识。学具教具 学习提纲、地图册、地球仪、地图 。学教过程学教过程 学习活动 学法指导 备注(手写)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哪个吗?你们知道世界上火上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吗?他们位于世界的哪个地区?这节课我们一起区认识它们板书: 第一节 东南亚二、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2读图7-1,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谁来说说我们读图的步骤。(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2、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3、通过地形图分析:(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3.河流(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2)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阅读课文P33一、二、四这三段内容,阅读过程中要联系刚才的图,做到脑中有图,胸有成图。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为什么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二)、马六甲海峡1、读图7-4马六甲海峡位于哪两个半岛之间?2、人们称马六甲海峡是交通运输中的咽喉,请打开世界地图P2--3和P4--5分析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1、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思考问题:2、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3、通过地形图分析: 5、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达标检测 完成地图填充图册本节对应的地理知识。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把东南亚的知识能够穿起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把知识点总结一下,以互相提问的形式展开。课后作业 本节绩优学案对应的习题。板书设计 东南亚(1)位置与范围 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形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表崎岖,多山岭、平原少二、马六甲海峡:“十字路口”与海上航线的“咽喉”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