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星期授课教师班 级 学生姓名 小组 课 题 第二节 东 南 亚——导学案 第1课时教 师寄 语 凡事从“认真”开始,认认真真地读书,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做作业。学业成功的过程离不开勤奋和刻苦。“天才出于勤奋”,这格言说的是这个道理。学 习目 标 认识东南亚的范围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理解东南亚地区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学 习重 点 东南亚的国家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学 习难 点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学习过程七年级 地 理 科导学案设计巩固旧知 激趣导入巩固旧知,随堂提问激趣导入:同学们, 人们根据自然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成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具特色,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小视频”东南亚地理风光”。 大家从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 通过刚才大家对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柬埔寨吴哥窑的景观描述,我感受到大家对东南亚的美景充满了赞叹之情,对东南亚的异域风情充满了向往,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南亚。)明确目标小组自主学习读教材图,找出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 大洋洲 、太平洋与 印度洋 之间的“十字路口”。找出东南亚的11个国家,哪个是内陆国?哪些是临海国?那些是岛国?那些国家和中国接壤?哪个国家分别位于半岛和群岛上?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东南亚位于亚州东南部,包括 中南半岛 和 马来群岛 两大部分。合作探究 落实目标活动一: 1、读图分析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请在图中把两个大洲(亚洲、大洋洲)用红色彩笔连接起来,再把两个大洋(印度洋、太平洋)用蓝色彩笔连接起来,观察连线形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活动二:日本人为什么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活动三:小组讨论东南亚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马来群岛的特征?5、印尼多火山的原因,为何抓哇岛人还冒险居住呢?看图完成表格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 所在国家名称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五、夯实基础1、马六甲海峡位于 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 、、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 洋与洋的重要海上通道。2、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 气候和 气候。3、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有 、 、 。4、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及产品:(1)东南亚是世界上 、 、 和 的最大产地。(2)分布:泰国是世界最大的 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 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5、中南半岛的地形具有 和 的特点。6、、河流沿岸地区已经成为东南亚人口 、农业 的重要地区。7、、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及 。8、、东南亚和我国相邻的国家有 、 和 ,其中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9、东南亚的粮食作物是 ,还是世界上 、棕榈油、 和蕉麻的最大产地。10、东南亚华人、华侨祖先大都来自我国的 、 两省。11、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特 点分布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抽测达标 拓展延伸1、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 )A、泰国 B、老挝 C、印尼 D、缅甸2、世界上稻米的主要出口国是 ( )A、中国、日本、朝鲜 B、泰国、越南、缅甸C、英国、法国、德国 D、智利、巴西、阿根廷3、具有“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地形特点的是 ( )A、印度半岛 B、中南半岛 C、马来半岛 D、阿拉伯半岛4、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5、地处东南亚“交通咽喉”的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C、太平洋和印度洋 D、红海和地中海6、东南亚名胜古迹之一的大金塔位于 ( )A、缅甸 B、新加坡 C、柬埔寨 D、印度尼西亚7、世界火山最多,有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 )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 C、缅甸 D、新加坡8、马六甲海峡 ( )A、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B、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C、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咽喉要道 D、地处北温带9、著名的“吴哥窟”位于 ( )A.越南 B.泰国 C.缅甸 D.柬埔寨10、具有“亚洲多瑙河”之称的国际河流是 ( )A.红河 B.湄公河 C.长江 D. 阿穆尔河11东南亚人的主食是 ( )A、大米 B、面食 C、玉米 D、杂粮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九:教学反思本章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初始章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了解区域地理的方法最为重要。本节课是学习《东南亚》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部分。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得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在教学上,突破难点。不足之处,如果教师能经常走近学生中间及时指导学生读图,那么就更完美了。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