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案

资源简介

四大地理区的划分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区域和区域划分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程度。本章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要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第二部分四大地理区的划分是重点。
二、学情分析
1、经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秦岭和准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通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学习目标
1.我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候、降水、河流、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列举“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能利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在地图上运用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及主导因素。
五、学习重点
从气候、降水、河流、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列举“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六、学习难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范围及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
七、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法、读图法、讨论分析法、联系实际法、平板教学辅助学习法
八、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视频介绍“秦岭—淮河”
设计意图: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教师通过采用不同的素材和途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前置作业
学生上传前置作业,讲评前置作业出现的问题。例如,什么是南北两侧(意义)?什么是南北地区?
设计意图:前置作业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让学生在完成前置作业时能预计和把握到下一节课的主要脉络。前置性作业要真正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三)、学习目标
1.我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候、降水、河流、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列举“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能利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在地图上运用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及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前置反馈的学情和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黑板上展示学习目标,便于课堂教学活动展示时逐一落实。
(四)、情景教学
展示微课“是真的吗”
请同学们对节目中的5个事例做出判断,并说出依据。(备注:依据写在纸上,用时4分钟,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展示
展示活动“走进科学”
活动一:游览地图上的中国,完成
1.寻找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探索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分界线),尝试连一连。
(备注:阅读课本P4-P5,用时3分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小组展示
过渡: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这几条线,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活动二:我是小小科学家
小组讨论:结合中国的气候图、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讨论影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边界的主导因素。
(备注:阅读学科资料一,用时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把学生反映的前置作业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教学。例如课上,我把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及主导因素融入到两个综艺节目,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紧跟教师思路,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我的知识我做主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学习目标,板书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课堂知识整理是一堂课的总结与提升,由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如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方法等。
(六)、总结评价
详见附件一
设计意图: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九、板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界线
主导因素
)
二、四大地理区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