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2 东北三省 第1课时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2 东北三省 第1课时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东北三省》(第1课时)
教学设计
学校
课名 东北三省(第一课时) 教师
学科(版本) 商务星球版 章节 第六章第二节
学时 1课时 年级 初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特征。2.能运用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主要地形区和分布格局,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3.能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农业布局特点和农业生产条件。5.举例说出东北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1、东北三省的气候、地形特征。2、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难点: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措施:情境教学、学生自学、合作交流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分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等,对区域分析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趣味知识,丰富的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资源 《东北农业》视频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 教师:播放《老张去东北》视频,让学生分析视频材料中涉及到的东北元素,并说一说对东北的印象。 学生根据视频说出对东北的印象。 通过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知东北。 多媒体播放
过渡 东北人喜欢吃酸菜,甚至有“大缸小缸腌酸菜”的习俗,这些习俗是如何形成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插入图片
东北三省自然环境 任何一个地区风俗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自学交流:展示中国疆域图、东北地形图、哈尔冰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完成三个任务,后小组交流成果。任务一:分析东北位置范围 1、范围:东北三省包括______省、______ 省、______ 省,位于我国 ______ 部。2、纬度位置:东北大部分位于北纬 ______ °到北纬 ______ °,纬度较 ______ ,气温较 ______。3、相对位置:东北北邻 ______ 国,东南邻 ______ 国, 隔日本海与 ______ 国相望。4、海陆位置:南部濒临 ______海 和 ______ 海。任务二:分析东北气候特征受 ______ 因素和 冬季风 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冬季 ,夏季 。降水集中在 __ ,由于 ______ ,气候比较湿润。任务三:分析东北地形、河流地形以 ______ 和 ______ 为主。其中, 东北平原被 ______ 山、 ______ 山、 ______ 山等山脉及中俄界河 ______ 河、中朝界河 ____ 河和 ______ 河环绕,形成了“山环水绕 ”的地理格局。小组展示:每个组选一个代表上台展示,思路清晰,表达清楚的小组加上一分。地理知识最终是要巩固到图上,让学生把东北的山脉、地形、河流分布状况画出来。小结:由于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东北人形成了冬季来临前大缸小缸腌酸菜的习俗,这说明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会影响当地的饮食习惯。那东北的地形、河流,又会給东北带来什么影响? 自学交流:5分钟自主学习,2分钟交流成果。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画图 自主学习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手中已有的材料解决相应问题,锻炼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成果交流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为下一步登台展示做准备。增强学生图文结合能力。 利用计时器定自主交流时间,让学生有争分夺秒的意识。利用放大镜观察图片,利用笔指图画图。利用画板画图。
东北农业 播放与东北农业相关视频,让学生关注东北有哪些农业类型,推测其分布位置。学生答:略。东北不仅农业部门齐全,它还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结合刚才视频中观看的内容,分析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原因。学生答:略。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的自然环境,农业,对于东北,还可以了解些什么?展示东北工业。自然环境会影响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让学生举例说说云南地理环境对我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学生答:略。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示东北农业。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出东北的工业,为下节课学习打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是与生活有关的地理。 利用电子白板视频播放中的截图功能。利用白板的超链接功能,把课外信息与课堂信息结合起来。
检测目标,知识构建 当堂检测,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本节课知识网络,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 利用白板的课堂活动设计趣味分类,手机助手展示学生作品,即时点评。
课后作业 利用网络收集与东北工业相关的知识。 锻炼学生信息收集能力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