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2、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分析黄土高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理解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4、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5、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二、教学重点:因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落实在黄土高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这点上。三、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根据所给的描述和图片,猜一猜信息所指向的是我国那一个著名地形单元?1、 黄帝陵所在的地区2、 秦始皇兵马俑所在的地区3、 当地居民以要窑洞为主要居住的房屋(二)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概况1、黄土高原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形区2、黄土高原的位置3、读出黄土高原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划学生读图、归纳:1)略2)略(三)讲解黄土高原的的行特点及形成原因。给出四张地理景观图,请同学判断那一张图是黄土高原,并给出依据。 学生分析、思考:1、 黄土广布2、 地表起伏大3、 植被稀疏4、 土质疏松培养学生读图、归纳、分析能力1、 黄土广布提问: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视频】黄土高原的形成学生观看视频2、地表起伏较大——沟壑纵横黄土高原的地貌1) 塬、梁、峁的概念学生根据景观图归纳。2) 读图判断塬、梁、峁 学生读图、归纳 培养学生读图、归纳、分析能力3、形成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的原因——水土流失读图、黄土高原某地降水量图表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原因:1) 土质疏松2) 缺乏植被保护3)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多暴雨 学生读图、读表归纳分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黄土高原地表起伏较大的原因三、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1)、土壤养分流失,粮食减产、耕地减少2)、 旱、涝灾害增加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学生根据形成的自然原因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眼中的人为原因根据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恶性循环图,讲解人为原因 分析、思考 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治理讨论:假使你是一位专家,你会提出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学生讨论 培养小组合作,分析思考能力4、 整治后的黄土高原介绍“山川秀美”工程,及取得的成果课堂小结 知识点梳理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中,多次使用地图,不仅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地理课的特点。这是我今后应该继续保持的。同时我也大量使用已有信息,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从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较短;其次,部分所提问题层次较高,问提解释的侧重点把握的准确性不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