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2?扬州)下列物质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硝酸银B.氧化铜C.熟石灰D.锌2.(2012?烟台)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3.(2012?天宁区)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没有沉淀生成B.一定有氧化物生成 C.一定是放热反应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4.(2012?苏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单质参与B.化合反应一定要加热 C.置换反应一定有新的单质生成D.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5.(2012?南宁)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u+2AgNO3═2Ag+Cu(NO3)2B.NaOH+HCl═NaCl+H2O C.NaCl+AgNO3═AgCl↓+NaNO3D.2HCl+CaCO3═CaCl2+H2O+CO2↑6.(2012?乐山)下列归纳或类推中,正确的是( ) A.将氯化氢和SO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所以它们都是酸类物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7.(2012?嘉兴)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Zn→ZnCl2②Zn(OH)2→ZnCl2③ZnCO3→ZnCl2则( ) A.三种转换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完成 C.只有②发生了中和反应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8.(2012?海南)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B.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D.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9.(2012?广东)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 A.①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②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分解 C.③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 D.④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入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KOH溶液10.如下图所示,烧杯中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儿童酚酞,溶液瞬间变红,某学生用滴灌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红色褪去B.反应后溶液可导电 C.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pH变小D.反应后溶液中Na+数目减小11.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物质食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酱油pH2~38~97104~5蚊子、蜂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摄入一种酸性物质,使人的皮肤红肿、瘙痒、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B.食盐水C.酱油D.食醋12.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 A.B.C.D. 13.如第8题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14.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物质食醋牛奶食盐水牙膏肥皂水pH2~36~778~99~10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B.牛奶C.食盐水D.牙膏或肥皂水15.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A.紫色﹣﹣红色﹣﹣蓝色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D.紫色﹣﹣蓝色﹣﹣红色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17.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OH)2+2HCl═CaCl2+2H2OB.Fe2O3+6HCl═2FeCl3+3H2O C.Na2CO3+2HCl═2NaCl+H2O+CO2↑D.Ca(OH)2+CO2═CaCO3↓+H2O18.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其中错误的是( ) A.只有①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全部19.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由红色变成蓝色B.由蓝色变成红色C.由红色变成无色D.由无色变成红色20.微观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下列相关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图1表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B.图2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uSO4=MgSO4+Cu C.图3表示的反应若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说明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D.图3表示的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2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肥皂水来消除蚊虫的叮咬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2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23.化学反应不但提供新物质和能量,有时利用反应还会产生其他的作用.如图是学生自制的装置,向试管中加入试剂可以使小车向左移动.下列反应不能实现这一现象的是( ) 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C.锌和稀硫酸反应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24.往装有25mL盐酸的锥形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用V (NaOH)代表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在表示此变化过程的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 ) A.B.C.D.25.)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如图所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26.下图可表示将pH=1的盐酸加入到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B.C.D.27.某厂拟选用下列物质处理含硫酸的废水.现花最少的钱中和等量的废水应选择( ) 物 质NaClCaCO3Ca(OH)2NaOH市场参考价(元/kg)1.21.82.011.5 A.NaClB.CaCO3C.Ca(OH)2D.NaOH28.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被红火蚁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不改变 D.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H2SO4=Na2SO4+H2O29.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 ) 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30.测得生活中一些常用饮料的pH如下表所示:食物豆浆矿泉水苏打水苹果汁pH7.4﹣7.97.2﹣7.87.9﹣8.52.9﹣3.3人体摄入面条后胃液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胃碱,欲调节胃液酸碱平衡,可补充上述饮料中的( ) A.苹果汁B.矿泉水C.苏打水D.豆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1.C 2.BC 3.A 4.B 5.B 6.C 7.C 8.B 9.D 10.D 11.A 12.D13.D 14.D 15.B 16.D 17.A 18.D 19.C 20.D 21.C 22.B 23.A24.D 25.D 26.B 27.C 28.B 29.A 30.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中和反应及其应用.doc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中和反应及其应用.mp4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中和反应及其应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