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水的组成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组成中的化学史;
2.能结合所给的资料,进行水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推理;
3.能根据实验事实推理“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史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假设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体会获取充分证据的重要性;
2.通过应用资料及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推导水分子的微观构成;
3.通过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探究水的组成,初步认识研究化合物组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分析推理的思维活动中,渗透化学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假说到实验到建立新学说的思想,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利用化学史中的资料证据,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 多媒体 小组讨论 启发
4、教学资源准备
酒精灯 火柴 水电解的实验装置 烧杯 试管
5、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新闻视频: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 感受:水是生命之源思考:科学家如何确定物质是水? 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关于水的组成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提供化学史资料:提问: 科学家是以什么实验作为证据来确认水的组成? 阅读资料一思考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体会科学结论的得出并不是那样简单,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许多科学家的不断改进,和不断的修正才能得到的。
演示实验: 氢气的燃烧电解水电解水产生气体成分的检验提问: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水由什么元素组成?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利用元素守恒分析水的元素组成:氢元素、氧元素 收集客观实验证据,利用元素守恒思想,得出相应结论
学生观察实验: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玻璃管检验:正极: 负极: 1、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泡放出2、电解一段时间后,发现负极和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例是二比一3、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头复燃4、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组织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再次阅读资料思考与交流总结:水 氢气+氧气 学会分析总结
播放水分子电解反应的微观过程 通过视频从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认识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不论种类还是个数都是守恒的 通过科学家的探究之路,体会定量是研究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课堂小结:宏观:水的元素组成微观:水分子的构成 将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化整理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请你来延续历史,当人们已经明确水分子的组成后,你想接下来研究水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思考、交流,课下搜集资料 大胆设想,拓展思路,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课堂小练】
【板书设计】
4.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电解
水 氢气 + 氧气
H2 O2
结论: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a中气体是H2
B、试管b的气体能使
带火星木条复燃
C、电池中A为负极,
B为正极
D、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是2:1
2、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 )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氢气和氧气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上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