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形图》第1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图版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形图》第1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图版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形图》第1课时 教案
教材分析 《地形图》内容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第1章第三节,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及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怎样在地图上辨识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的具备较为系统的地图方面的知识,为以后学习世界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能正确辨别和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辨别各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判别五种基本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相对高度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地形的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讲述法、归纳总结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展示泰山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读古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提出问题:我们从诗句中感受到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承接:我们可以利用地形图,什么样的地形图能清晰、准确的表示地表面高低起伏状况呢? 读古诗,谈感受。 交流展示 利用古诗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思考、交流
活动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 基础认知——海拔和相对高度 通过图中数据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 补充对海拔的认识材料: 1.查找认知: 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高度8848.86米,为海拔世界第一高峰。 艾丁湖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低于海平面155 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除死海外离地球中心最近的地方。
活动二: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知识讲解 (一)什么是地形 1.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总结地形的概念。 (二)陆地地形 (1)分别讲解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概念、主要分布区域、世界上典型的代表,讲解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异同点。 (2)展示图片,讲述陆地地形之最 (3)出示中国的内蒙古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东南丘陵等地形,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五种地形。 (4)提出问题:五种地形类型有什么特征?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山峰,陡峭山坡。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大。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5.认识地理事物: 1.看图总结:陆地上有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找一找,说一说 3.观察发现、交流展示: 对比山地与丘陵、高原与平原; 4.认一认: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下列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展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引导学生善于用对比的眼光看待问题
课堂总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