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的自转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静态地球后转向动态地球学习的开始,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承接;同时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球运动的方法,为下一节地球的公转的学习做好铺垫作用,起到了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2.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语言叙述要科学、准确、规范。(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具体问题分析能力;2.通过具体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了解到自转所带来的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差现象,理性感受产生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演示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精神。三、【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四、【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五、【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两句古诗,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什么我们看到东边日出,而夕阳西下?引入本课的内容——地球的自转。(板书)(二)讲授新课:将地球仪展示于学生之前,展示地球自转,并提出疑问,1、什么叫地球的自转,(书上勾画概念)2、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3、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4、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么样的?从南极上空喃?(用笔模拟地球的自转,看笔头转动方向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用PPT辅助播放动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提示我们是在地球之外来观察的)并教他们用箭头表示方向。在书上进行填空,总结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呈顺时针方向。(三)新课展开:清晨,我们迎着朝阳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夜晚,满天星辰伴随着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第二天我们又伴着朝阳进入学习当中,白昼和黑夜为何交替出现?PPT展示地球自转产生了那些现象。(板书)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透明,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时只能照亮一半,世界上在同一时间就有了昼夜之分。实验一: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逆时针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解决两个问题1、分清楚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用书上思考的两个问题)2、区别晨线、昏线转折:当北京的同学开始上第三节课时,新疆的同学为什么才开始上第一节课;新疆的早饭是10点左右吃,为什么我们是7、8点?这就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有关,看到教材上,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从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实验二:在地球仪的赤道上标注AB两点,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哪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哪一点先送走黄昏的落日。解决一个问题: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里的早要区别一下(举例:不是早上6点起床比八点起床早的意思,在地理上是谁先谁早,比如你爸爸比你出生早,地球上先看到日出就要早一点)。接下来换算时间:一天=====自转一周24小时====自转360°一小时=====自转15°意味着每条经线在同一时刻所表示的时间并不相同,各地具有不同的时间,叫地方时。在同一条经线上时间相同,而不同经线上的时间是不同。而为了全球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规定经度相隔15度划分一个时区,提问全球分为多少个时区?24个看1-3-6 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交东时区,西时区。采用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观察图回答哪两个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他们的中央经线是哪一条?当北京是9月10号10点时(提到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英国伦敦是几点。学会基本推算区时。东加西减。请一位同学给大家阅读小知识框。引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的概念,简要介绍它为什么这种形态,从海洋上穿过,从日界线往东越线则退一天,从日界线向西越线则进一天。举例双胞胎越日界线出生,则生日相差一天。总结:地球自转的自转轴,旋转方向,周期,自转产生两种自然现象,昼夜更替和时差的形成。七、【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 概念 二、自转产生的意义方向 昼夜更替周期 时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