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节课,课文开篇设计情境,从设疑引入,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地球的形状”这部分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图片,图文结合,以阅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是一个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以及在认识过程中的一些标志性的人物和事件。“地球的大小”这部分教材以直观示意图的形式展示了地球的各项数据,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设计的思考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课和日常生活,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并且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想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迫切的想知道我们生存的地球的一些知识。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比较差,学习本节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重点)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认知背景,感悟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关系。(难点)3、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重点)【教学模式】“导、学、点、测”四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地球是太阳系家族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太空中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可是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个浅显的事实,人类对她的认识过程,却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我们生活的地球具体是什么形状,她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自人类诞生以来,对地球的形状充满好奇并不断探索。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呢?作为现代人都知道,可是在古代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事实上,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课堂活动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天圆地方说1、我国古代的“盖天说”多媒体画面图(课本P3图 “天圆地方”)读图思考 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2、张衡的“浑天说”——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就像一个鸡蛋,大地像其中的蛋黄,天包着地,如同蛋壳包着蛋黄一样。3、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 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第二阶段:地圆说1、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臆想---地球是曲面的。.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列举事例:模拟观船 ①模拟“海边看船”。实验行船 ②实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观察照片 ③观察“月食照片”。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引导思考 ④思考“高站远瞩”。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第三阶段:麦哲伦环球航海(实践)麦哲伦环球航行,亲身验证地球是球体。(1)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2)展示环球历程,了解经过的大洋。①读图,想一想,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如果不能,那地球还可能是什么形状的?以上所述都不足以证明地球是球体,只有当人类亲自踏上太空,亲眼看到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时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第四阶段:20世纪外太空观测(科学观测 )宇航员拍摄地球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图片展示 1、太空第一人:加加林;2、航拍仪拍摄地球照片。5、小结:1、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基本过程。教师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天圆地方---帆船等─麦哲伦环球—地球照片直觉 猜想 证实 确证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许多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一块来认识其中的一些人。(多媒体展示亚里士多德、张衡、麦哲伦、加加林、杨利伟。)你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的学习中感悟到什么?地球的大小阅读课文P5页,动画展示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多媒体课件,回答问题:1、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 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思考:比较赤道半径、极半径,你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师点拨:根据科学计算得出,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课堂练习1、读下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2、在海边观察由远处驶来的轮船,出现下图中至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的公转运动 D、海平面上升3、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B、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大C、“神七”拍摄的地球照片D、日食的时候,太阳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形4、下列选项中,有关地球大小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B、地球赤道半径为6357千米C、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5、下面最能直观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B、地球的卫星照片C、海边看到帆船D、月食6、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人造卫星上天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D、人类登上月球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思路是通过设疑,从直观,感性知识入手,进行总结,然后再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提升。本节课德育素材充分,课堂设计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相关,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应善加引导。2、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于数据分析获得结论的能力有待继续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