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和降水 2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和降水 2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复习七上 3.2气温和降水
课型:复习课 课题:气温和降水
复习目标 1、阅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归纳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图,归纳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 时间变化的特点。
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特点; 3、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复习难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等溫线的判读
复习方法 1、观察、体验法
2、探究、比较法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气温的变化 温度带
一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概念 大气的冷暖程度,一般用 c表示 2.气温的表示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把一天中的四个时间点(2:00,:8:00,14:00,20:00)气温数据相加,除以4. (2)月平均气温:把一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出来除以当月的天数。 (3)年平均气温: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除以12. 3.气温的时间变化 可分为日变化和年变化 (1)日变化: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 陆地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 陆地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年变化: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4.气温的空间变化 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通过等溫线图来体现。 (1)等溫线 含义: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特征:同一条等溫线上各点气温相同。 判读:a等溫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別 (2)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 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陆地1月7月海洋2月8月
(3)中国气温空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冬季气温分布 a 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南北溫差大 b 原因 一是纬度因素:冬季,太阳光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少,越向北越少,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较低。 二是冬季风: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对北方影响较大,受山岭层层阻隔,对南方影响较小,从而加大了南北溫差。 夏季气温分布 a 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全国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 b 原因 一是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光照强,获得热量多 二是夏季我国北方白昼时间长于南方,获得太阳光热也不少,从而缩小了南北的气温差异。 知识点二 温度带 划分依据 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主要溫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溫带、寒溫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主要温度带的分布 热带:北回归线以南的台湾南部.广东广西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岛 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大部分地区 暖温带: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新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 中温带:长城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及天山以北的西北地区 寒温带:黑龙江内蒙古的北部 青藏高原高寒区:青藏高原 溫度带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略) 二 练习巩固(略) 第二课时 降水的变化 干湿区 一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和液态的水(雨、雪、冰雹)。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测量过程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略) 中国降水的变化 (1)时间变化(时间分配或季节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 对农业影响:夏季降水多,有利于作物生长;但 易发生 春旱、夏涝。 (2)空间变化(空间分布或地区分布)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知识点二 干湿区 划分依据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干湿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的分布 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山东半岛。 半湿润区:400-800mm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及青藏东南部地区 半干旱区:200-400mm分布区 干旱区:200mm以下的西北内陆地区 干湿区的划分界线与年等降水量线的关系 三条重要的年等降水量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附:中国干湿区分布及其天然植被 干湿地区年降水量突然植被湿润区一般800mm以上森林半湿润区400-00mm森林草原半干旱区200-400mm草原干旱区200mm以下荒漠草原、荒漠
二 练习巩固(略)
板书设计 日变化 气温的变化 年变化 气温 溫度带 气温和降水 时间(季节)分配 降水的变化 空间(地区)分布 降水 干湿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气温降水现,学习身边的地理,培 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通过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