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课题名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3.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构成,认识经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勇于探索真理、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运用图表分析经纬线的特点。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打开微信登录界面,就可以看到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很早以前,科学技术水平还很差,人类观察的范围非常小,这个在今天看起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迷。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延续了几千年。 二、新课讲授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1)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1——臆想:天圆地方说 (2)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2——推测:地球和太阳月亮一样是圆的 (3)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3——证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第3页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什么? 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意义是什么? 小结:麦哲伦的船队历经一千多个日夜,克服了千难万险,虽然麦哲伦在途中身亡,但他的船队成就了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也成了人类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有力论证。 (4)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4——确证:卫星拍照片 小结: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即天圆地方说一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卫星照片,最终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①海船驶来时,先看见船的桅杆,最后才看见船身。 ②观察月食照片。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模型。 小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引导思考:地球是不是就如我们看到的卫星拍照图片一样,真的有那么圆吗? 卫星拍照和真实地球照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 过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测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该如何表示呢? (二)地球的大小 1.学生活动:读图识记并回答:①地球的平均半径:6 371千米;②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③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思考:从这些数据来看,地球到底是大还是小呢? 现实直观例子比大小:地球表面积和学校足球场面积、赤道周长和操场跑道周长作比较 3.思考:地球是规则的球体吗? 规则的球体所有半径都是相同的,我们看到的两极半径和赤道半径是不一样的,所以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4.小试牛刀:地球形状和大小相应知识点练习 过渡:地球很大, 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主要有哪些不同 (三)地球仪 1.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①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②地球仪由哪些元素组成 ③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④地球上的线有什么特点?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文字和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拨动地球仪,可以看见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 引导思考:地轴是真实存在的吗?地球的自转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始终倾斜,与水平面成66.5°。 4.北极和南极 5.地球仪上的线 (1)纬线 ①定义: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②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③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进行小组讨论:纬线的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条数、相互关系并完成下表。 项目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条数相互关系纬线(2)经线 ①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②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进行小组讨论:经线的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条数、相互关系并完成下表。 项目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条数相互关系经线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模型及重要的纬线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懂得了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四、随堂检测布置作业 教材活动第4页:2题;第6页:1、2题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形状:球体 模型:地球仪 纬线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古人对于地球形状艰辛的探索过程。在本节课过程当中,学生们充满了兴趣,但在对如何认识地球的形状提问时亦发现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了压抑,课堂上勤动脑勤动手的学生不多,大多数人仍是被动的接受,我们必须在课堂中改变这样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