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难点名称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体各个部位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不同;在地形图中识别山体各个部位以及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比较复杂。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将抽象画面浮现在脑海里比较难。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直观演示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知识点。 结合实体图、剖面提、等高线地形图直观形象的了解山体各个部位。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谁记得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 学生:比例尺、图例、方向。 2.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展示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想要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展示图)思考一下问题: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 概念: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所以,我们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看图1.35,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数字,是什么意思?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让学生指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后,同学们回家后亲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 想画图,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展示制作山体模型的要求)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在你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标出每条线的海拔。假设第一条等高线海拔为0米,每切割一次海拔增加100米。 2、在图中标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 3、思考:陡坡和缓坡,等高线疏密有何差异?(陡坡——密集,缓坡——稀疏) 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高线有何特征?(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到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图1.37中,从B、C两点出发爬向山顶A,哪点更容易?(C点,等高线稀疏,坡缓)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创设一次爬山活动,分组完成,在活动中让学生再次巩固山体各部位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等高线的原理、绘图方法、及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征,也是本节的重点。同学们课后画幅地形图,把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得到了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不同,海拔高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