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 本知识与能力1.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地图的展示与分析,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主要为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防震意识。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1. 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设计思路《日本》是在学生学习大洲——亚洲后,掌握了分析区域的方法情况下讲授的一节课。如何将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是教学突破的重点。所以,本节课采取了由表及里的方法。从一位旅游者的食、住、玩等出发,引入了日本的海陆位置、气候、多火山和地震以及文化的特点。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目标,了解日本基本的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链接出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图:找学生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二)领土构成链接展示“日本空白图”,找学生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在图上指指日本的四大岛屿;口头问题:纬度最高、面积最大、首都、最高山脉所在的岛。(三)地形特点链接展示“日本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学生说说日本的地形特点(填空式)展示问题: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和对外经济联系)点析:多山-森林资源丰富 平原少-耕地资源缺乏二、(归纳)海陆位置——岛国——饮食习惯住: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图片1)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生:多地震。讨论 (1)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归纳: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所以多山、多火山、地震、温泉。 (2)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三、走在大街上,感到又紧张又兴奋。其实与日本人一接触,我的紧张感就减少了。我们与日本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切都给我们熟悉的感觉。同时,在日本也看到了销售世界一些著名品牌的“名牌特价店”十分红火和一些小洋房。 讨论:(1)从中日文化交融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你观察到的。(归纳)日本的有些文字与中国的汉字一样;建筑风格多像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和服与我国唐装很相似。(2)日本是一个 的文化。 (归纳)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次旅行即将结束了,如果你要为家人准备礼物,你会准备日本哪些著名的产品呢?课下同学们想一想。板书设计 点 评: 本节课中,教师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采取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考察者的身份去探究生活中的现象,渗透生活中的地理要素,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的做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师角色转变了。教师通过问题巧妙设置,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