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高线的基本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了解各种地形地貌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训练读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初步掌握相关的学科方法。二、教学重点:1.了解各种地形地貌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2.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三、教学难点:1.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2.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掌握读图方法,训练读图能力。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还保留着小学的学习习惯,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弱,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和思维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利用教育技术,采用直观的方法去感知体验,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五、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六、学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七、教具:电子白板,课件。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导学 复习旧知,展示课题 提问、展示知识点 复习回答新课导入 右边是同一地点的两幅图,我们采取什么办法把上图的山峰、山脉、平原等地形表达在下图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同一地点的鸟瞰图和平面图 自主分析其区别和联系自主学习 第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7—39页“学看地形图”的全部内容,并完成“活动”第二阶段:小组讨论,找出自主学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提出来 组织学生、巡视、答疑 看书和讨论学习新课习而学 一、解释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演示地面高程测定动画,引入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由多条等高线组合而成的地形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学画等高线。 认识等高线;演示等高线的画法 观察体验,总结特点学而思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一)展示简易绘制方法规律: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二)展示绘制动画让学生直观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演示绘制方法 仔细观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思而结学而思 三、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规律1.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2、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3、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4、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根等高线的数值差相等。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展示图片 学生总结四、地形部位与等高线图对应1、山顶:向中间数值越来越大。2、洼地(盆地):向中间数值越来越小。3、山谷: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4、山脊: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用电子白板对山谷和山脊进行对比,弄懂“河流存在部位”和“分水岭”等。5、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海拔相对较低的部位。6、陡崖: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 展示图片发现地形部位的特点 自主总结规律思而练 五、课堂练习教师展示课堂练习题,学生完成题目。 展示习题 完成练习学生活动 六、体验活动:拳头和地形握紧自己的拳头,平放在桌面上,对照屏幕上的等高线地形图,找到相应的地形。 引导 形象思考思而练 七、课堂练习(拓展)设置两个课堂反馈题,难度逐步加大,由学生逐一完成,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示习题 完成练习练而结 八、课堂总结我们常用的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线条和数据反映地形的变化;分层设色地形图是通过颜色的变化反映地形的变化,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强调各自特点。 总结 理解和应用作业 九、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完成当堂测试题。 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教学反思 十、教学反思: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及时肯定,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点到为止。 反思总结批改作业十二、板书设计:海拔等高线地形图 相对高度常见地形部位 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作业设计一、练习一:(教学设计中第六项练习)二:练习二:(教学设计中第八项练习)1、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山峰 B.鞍部 C.陡崖 D.山脊(2)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⑴图中甲地在乙地的 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 。⑵图中B点海拔是 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 米而小于 米。⑶甲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米。⑷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 (C或D处)。3.读图完成下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